佛陀略传 第一至二章

觅寂尊者编著 淑香绘图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第一章 佛陀过去世的因行

善慧出家


在四阿僧祇与十万劫前,有一座城名为不死城[1]。在不死城住着一位名叫善慧(Sumedha)的婆罗门,他的父母双方溯及七代都是世袭婆罗门家族的后裔,因此他出身于纯净的婆罗门家庭。他的容貌英俊庄严,从小就学习各种婆罗门学问和技艺。

善慧婆罗门的家里非常富有,家财万贯。在很年轻时,他父母就去世了,因此在他还很年轻时,就继承了七代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庞大家产。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1 Sumedha future Buddha
有一天,善慧智者在楼上阳台独自盘腿静坐,思惟生老病死之苦及身体的污秽不净,内心倾向于想要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他思惟自己的父亲、祖父和七代祖先积累这么多财产,去世时连一个钱币都没带走,如今他应该找出一个把这些钱财带走的方法[2]

于是他来到王宫,向国王报告他想要出家的想法,并想要把自己的庞大财产交给国王处理。当时国王不想接受,要他自行处理。于是他在不死城的各地击鼓宣告,想要他的钱财者都可以前来拿取,并不分贫贱富贵地以平等心分散财产来做大布施。

做了大布施后,善慧智者离开不死城,独自来到喜玛拉雅山脉的如法山(Dhammika)出家。

起初他披上毘首羯磨天神[3]放置的纤维袈裟,并住在帝释天王请毘首羯磨建造的草庵住处;后来他省察草庵的各种缺失和树下的各种利益,于是舍弃草庵,住在树下。起初他前往附近的村庄托钵,但在省察托取并食用食物的麻烦后,他只靠树上掉下来的水果过活。

他以端坐、站立和经行三种姿势精勤地禅修;仅在七天之内,他就证得八定[4]和五神通(abhiññā)。

在善慧隐士(tāpasa)证得八定和五神通后,三界之尊的燃灯佛(Dīpaṅkara)出现世间。虽然在燃灯佛的入胎、出生、成佛和初转法轮的四个时刻,出现诸如一万个世界震动等三十二种预兆相,但由于善慧隐士完全沉浸于禅悦之中,没有察觉到燃灯佛已经出现世间一事[5]

燃灯佛授记


当时,燃灯佛在四十万位阿罗汉的伴随下来到喜乐城(Rammāvatī),住在善见寺(Sudassana)。喜乐城的居民带着香、花等前来供养佛陀,在聆听佛陀开示后,他们邀请佛陀和比丘僧团隔天的饮食供养。

喜乐城的居民为隔天的大布施建造一座临时大堂,堂内作了充分的布置和装饰。接着他们把城市打扫一番,并开始修补佛陀将会走进城的道路。

就在他们修补道路之时,善慧隐士从他的静修住处腾空而起,在飞行中看到喜乐城的居民愉快地布置和修补道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善慧隐士在众人面前降下来,问他们愉快地修补道路的原因。喜乐城的居民告诉他燃灯佛已经出现世间,他们是为他修补道路的。

一听到“佛陀”的字眼,善慧隐士非常欢喜,认为这是自己培植善业的难得机会,于是请喜乐城的居民也分配一段路给他修补。喜乐城的居民认为善慧隐士是一位拥有神通之人,于是分配给他一大段不平且难以修补的泥泞路段。善慧隐士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决定不运用神通来修补道路,而是以自己的体力来完成。

在善慧隐士还没完成指定的修补工作时,燃灯佛和四十万位阿罗汉已经沿着道路走过来。善慧隐士目不转睛地凝视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的燃灯佛。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2 Arrival of Dipankara Buddha
他看到燃灯佛后,生起强烈的信心和欢喜心,于是决定为佛陀献出自己的生命,想要让燃灯佛和四十万位阿罗汉从自己的背上踩过去。如此决定后,他解开发髻,把黑羚羊皮的坐垫和纤维袈裟铺展在泥沼上,然后伏倒在地。

伏倒在地的善慧隐士心想,如果想要的话,自己就能证得阿罗汉果,成为僧团的新成员进入喜乐城。但若自己只成为一名普通弟子,并没有什么殊胜之处,应该像燃灯佛一般,在成佛后,将无数众生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解救出来。于是他的心倾向于成佛。

当时,有一位名叫善友(Sumittā)的婆罗门少女也来到迎接佛陀的人群中,她是耶输陀罗的前身。她带着八朵莲花准备要供养佛陀。她看到善慧隐士的风采,就布施他五朵莲花,三朵留着自己供养,并发愿生生世世成为善慧隐士的伴侣[6]

善慧隐士接受善友少女的莲花后,把这些花供养燃灯佛,并发愿成佛。


看到善慧隐士与善友两人的事,燃灯佛在大众前预言,善友少女将会是善慧隐士许多生中的伴侣,助他证得佛果,最终将在他(乔达摩佛)的教法中成为女弟子,证得阿罗汉果。

经过观察后,燃灯佛知道善慧隐士已经具备被授记的八个条件,于是授记说:“在四阿僧祇与十万劫后,善慧将会成佛,名为乔达摩(Gotama)。”

想要成为真正的菩萨,必须具备被授记的八个条件──

1. 人身(manussatta):投生为人。

2. 性别成就(liṅgasampatti):是指投生为男人;如果投生为女人、般达卡(paṇḍaka,被阉割或性向怪异者)、非男非女(napuṃsaka)、双性人(ubhatobyañjanaka,两根)发愿成佛无效。

3. 因(hetu):是指具备证得阿罗汉的条件;只有在那一世具有证得阿罗汉的条件者,发愿成佛才能成就。

4. 遇见导师(satthāradassana):遇见一尊活着的佛陀。

5. 出家(pabbajjā):是一位相信业果法则的出家沙门或隐士。

6. 德成就(guṇasampatti):拥有八定和五神通。

7. 增上行(adhikārakusala; adhikāra):有为佛陀舍弃自己生命的增上善行。

8. 欲(chandatā):是指有非常强想要成佛的善欲。要有对成佛很强的欲、勇猛精进(ussāho)、精勤(vāyāmo,努力)和追求(pariyeṭṭhi),发愿成佛才能成就。这非常强想要成佛的善欲强度,可以比喻为:即使整个轮围界变成一座汪洋大海,要靠自己的体力游到对岸才能成佛,他会不畏艰难地游到对岸以成就佛果[7]

发愿成佛者必须具备这八个条件,被一尊佛授记后,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菩萨。

善慧菩萨被燃灯佛授记后,对燃灯佛的话非常欢喜,相信诸佛的话真实不虚,自己必将成佛。

接着,善慧菩萨省察成佛之法(Buddhakara Dhamma),他发现过去菩萨都遵循并修习布施波罗蜜,其次是持戒波罗蜜,接着是出离波罗蜜、智慧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真实波罗蜜、决意波罗蜜、慈波罗蜜,最后是舍波罗蜜。

由于这十波罗蜜有普通波罗蜜(pāramī)、近波罗蜜(upapāramī)和胜义波罗蜜(paramatthapāramī)三个层次,因此共有三十个波罗蜜。布施妻子、儿女、财产等身外财物,属于普通布施波罗蜜;布施自己的手、脚等肢体,属于近布施波罗蜜;布施自己的生命,属于胜义布施波罗蜜。持戒、出离等波罗蜜的分法,也类似如此。

从被授记为菩萨之后,圆满波罗蜜的最短时程为四阿僧祇与十万劫,中等时程为八阿僧祇与十万劫,最长时程为十六阿僧祇与十万劫。

根据佛教的传统说法,现在这劫称为贤劫(bhadda kappa)。贤劫是指在那一劫中会有五尊佛出现世间。在四阿僧祇与十万劫之前,那劫称为精髓(sāramaṇḍa,核醍醐)劫,那劫有四尊佛出现世间,首先有唐杭卡拉佛(Taṇhaṅkara)、美唐卡拉佛(Medhaṅkara)和萨拉囊卡拉佛(Saraṇaṅkara)三尊佛出现世间,接着是为我们菩萨授记的燃灯佛。

在过去的四阿僧祇与十万劫期间,有二十四尊佛出现世间,加上我们的乔达摩佛,共有二十五尊佛。这二十五尊佛为:

1. 燃灯佛(Dīpaṅkara);2. 憍陈如佛(Koṇḍañña);3. 吉祥佛(Maṅgala);4. 善意佛(Sumana);5. 雷瓦达佛(Revata);6. 索毘达佛(Sobhita);7. 最高见佛(Anomadassī);8. 红莲花佛(Paduma);9. 那拉达佛(Nārada);10. 胜莲花佛(Padumuttara);11. 善慧佛(Sumedha);12. 善生佛(Sujāta);13. 喜见佛(Piyadassī);14. 见义佛(Atthadassī);15. 见法佛(Dhammadassī);16. 悉达多佛(Siddhattha);17. 提舍佛(Tissa);18. 弗沙佛(Phussa);19. 毘婆尸佛(Vipassī);20. 尸弃佛(Sikhī);21. 毘舍浮佛(Vessabhū);22. 拘留孙佛(Kakusandha);23. 拘那含牟尼佛(Koṇāgamana);24. 迦叶佛(Kassapa);25. 乔达摩佛(Gotama)。

如果把这二十五尊佛再加上述精髓劫的那三尊佛,则有二十八尊佛。因此南传佛教的传统会赞颂二十八佛或提到过去二十四佛[8]

我们菩萨──善慧智者从被燃灯佛授记以来,历经燃灯佛到迦叶佛的二十四尊佛,经过四阿僧祇与十万劫的时程来积累三个层次的十波罗蜜。在这四阿僧祇与十万劫期间,我们菩萨历经无数世的生死轮回,有时投生为转轮王,有时投生为国王,有时投生为婆罗门,有时出家为隐士,有时出家为比丘,有时投生为富翁,甚至有时投生为龙王、狮子王等动物。即使菩萨由于善业而死后投生天界,为了能继续累积他们的波罗蜜等菩提资粮,通常会选择决意死来提早结束自己在天界的生命,以致力于圆满波罗蜜。

在圆满三个层次的十波罗蜜期间,菩萨修习施舍财产、施舍肢体、施舍子女、施舍妻子、施舍生命的五大舍。此外,菩萨也从事三种行──1.利益世间行(lokattha-cariy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修行;2.利益亲族行(ñātattha-cariyā):为了利益亲戚和亲族的修行;3.利益佛陀行(Buddhattha-cariyā):为了成佛所付出的修行和努力[9]


————————————————————
[1] “不死城(Amaravatī)”:“amara”有“不死”和“神”的意思;不死城是指被许多有威神力的天神占领并保护的王城。

[2] 意思是善慧智者想要以钱财做布施的善业,带来未来世的善果。

[3] 毘首羯磨(Vissakamma; Vissukamma)是帝释天王的工艺天神。

[4] 八定(aṭṭha samāpattiyo):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种色界禅那和四种无色界定,佛教徒口语上常合称为“四禅八定”。

[5] JA.i, pp.1-14; BuA.pp.85-101; ApA.i, pp.2-14.

[6] Ap.ii, pp.268-9.

[7] Bu.ii, p.311; BuA.pp.115-6.

[8] JA.i, p.52.

[9] JA.i, pp.1-34; BuA.pp.85-144; ApA.i, pp.2-35.




第二章 菩萨下生人间

菩萨下生人间


我们的菩萨历经四阿僧祇与十万劫,直到投生为维山达拉王子期间,才圆满所有三个层次的十波罗蜜,死后投生为兜率天的白幢天子(Setaketu Devaputta)[1]

兜率天天寿的一天是人间的四百年。菩萨白幢天子在兜率天享受四千年的天乐,相当于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

菩萨在兜率天寿终前的人间算法一千年时,净居天[2]的梵天神会佩戴梵天的装饰,头上围着梵天的头巾,以佛陀诸德的言论使生起欢喜与愉悦,在人行道上游走,宣告说:“大德们,一千年后佛陀将要出现世间了!”因此,宣告佛陀即将出现世间的喧哗声,在一千年前就响彻整个人间。

听到佛陀即将出现世间的喧哗声时,一万个轮围界的四大天王、帝释天王、夜摩天王等天王都聚集在一个轮围界,讨论关于菩萨的事。

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在菩萨的天寿只剩七天,而且临死前的五衰预兆已经出现时,天神们来到白幢菩萨那里,劝请菩萨下生人间成佛。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3 In Tusita Heaven天神们来到白幢菩萨那里,劝请菩萨下生人间成佛。
菩萨白幢天子并没有马上答应诸天神的劝请,而是与过去的菩萨们一样,先做五大观察:

(1)观察佛陀出现世间的适当时机(kāla vilokana);

(2)观察佛陀出现世间适当的洲(dīpa vilokana);

(3)观察佛陀出现世间的适宜国家(desa vilokana);

(4)观察菩萨所要投生的种姓(kula vilokana);

(5)观察菩萨生母的寿限(janetti-āyupariccheda vilokana)[3]

做了五大观察后,菩萨白幢天子同意诸天神的劝请,下生人间成佛。在向所有天神告别后,菩萨白幢天子在兜率天诸天神的伴随下来到欢喜园(Nandanavana,欢喜林)。

欢喜园是那些寿命将尽天神的慰藉处。当出现死前的五种预兆[4]时,提醒他们死亡即将降临,绝对无法避免。许多天神会因为即将失去天界的快乐生活,而悲伤、哭泣;然而一旦来到这迷人的花园,他们就会忘记悲伤,马上恢复到平静、怡然快乐的状态。

菩萨白幢天子来到欢喜园时,一同伴随前来的天子与天女对他说:“从此天界死后,愿您投生善趣!从此天界死后,愿您投生善趣!”伴随白幢菩萨的天神也提醒他忆念过去所做的善业。

他们围绕着菩萨在欢喜园中游走。菩萨在天神的围绕下在欢喜园游走时,他的寿终时刻已经来临,死后投入摩耶王后的母胎。

在菩萨白幢天子寿终之时,迦毘罗卫城净饭王的摩耶王后正享受殊胜的王室之乐。那时摩耶王后五十五岁又四个月。

西元前625年阿沙哈月(Āsāḷhā)新月的第九日[5],迦毘罗卫城的居民正在欢庆一年一度的斗宿节(Uttarāsāḷhanakkhatta),每个人都在盛会中尽情地享乐。

庆典从新月的第九日至第十四日,摩耶王后也参加盛会,她不饮酒,也不使用花、香和装饰品来妆扮。在那个月的月圆日,摩耶王后清晨起来,用香水沐浴后,施舍四十万钱财做大布施。然后她打扮妥当,食用胜妙的饮食,在受持八戒后,进入严饰的寝宫,躺在庄严的床上,进入梦乡。

当时,摩耶王后做了一个预示菩萨入胎的梦──四大天王把她连床抬起来,抬到喜马拉雅山的无恼池(Anotattadaha)旁,然后放在一棵七由旬高娑罗树(sāla)荫下的一块六十由旬大的雄黄石板(manosilātala)上。当时,四大天王的王妃们前来,带王后到无恼池,为她沐浴,以除去人类的垢秽,然后穿上天衣,戴上天界的花朵。离无恼池不远的银山有一座黄金宫,王妃们把摩耶王后带到黄金宫,把天床铺好,使王后躺着入睡。

当时,菩萨变成一头白象,在银山不远处的金山游走,然后从金山下来,登上银山,用银白色的象鼻摘取一朵白莲花,吼了象鸣后,进入黄金宫。白象右绕摩耶王后的床三圈,然后拨开她的右胁,进入母胎[6]

菩萨入母胎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4 Queen Mahamaya's dream
在摩耶王后做梦之时,菩萨白幢天子正在兜率天的欢喜园游走,享受着可意的景色与声音。这时他具备正念、正知地从兜率天命终,就在那一刻,菩萨进入他母亲的母胎。

我们菩萨入母胎的时间,是在西元前625年阿沙哈月的月圆日[7]。在菩萨入胎的那一刻,天空上正好是月亮与斗宿(Uttarāsāḷha)的会合之时。

菩萨入胎的那一刻,一万个轮围界发生剧烈的摇晃、震动,出现三十二种预兆相[8]

隔天清晨,摩耶王后醒来后,把她的梦境告诉净饭王。净饭王召集六十四位博学的婆罗门前来,在一番款待后,请他们解说王后梦境的吉凶。

诸婆罗门说:“大王,请不必担心!王后已经怀孕。胎儿为男孩,不是女孩。您将得到一个儿子。如果他选择在家生活,将成为转轮王;假如从在家出家,他将破除世间的覆蔽烦恼而成佛。”

从菩萨入胎的那一刻起,四名天子前来守护菩萨和摩耶王后。

菩萨的母亲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不会对男子生起贪爱之心,甚至对菩萨的父王也不例外,会自然地保持贞洁。

菩萨的母亲可以用肉眼清晰地看见胎儿,就如观看装在玻璃瓶中的物品一般。

由于怀过菩萨的母胎就像塔庙的内殿般神圣,不能再怀其他有情,所以菩萨的母亲会在生下菩萨七天之后去世,投生兜率天。

其他妇女会在怀胎不足十个月或超过十个月坐着或躺着生子,而菩萨的母亲并不如此,其孕期正好整整十个月,而且只会站着生子,这是菩萨母亲的法性(bodhisattamātudhammatā)。

摩耶王后在怀孕护胎十个月时,想要探望天臂城[9]的娘家王亲,就告诉净饭王,而净饭王也同意了。在整修并严饰两城之间的道路后,净饭王安排摩耶王后坐在一千名部下所抬的金轿上,在大众的伴随下,国王和王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天臂城[10][11]


————————————————————

[1] VinA.i, p.130; MA.i, p.129.

[2] 净居天(Suddhāvāsa)在色界的第四禅天,是三果阿那含圣者的投生之地。净居天有五层,称为“五净居天”,即: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在净居天只有阿那含和阿罗汉两种圣者;凡夫和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圣者都无法投生到净居天。

[3] 1. 观察佛陀出现世间的适当时机,是指现在是不是佛陀出现人间的适当时机。在人类寿量超过十万岁递增的时期,并不是佛陀出世的时机,因为那时有情的生、老、死不明显,而诸佛说法必定围绕着三相,但他们对佛陀所开示的无常、苦、无我三相的真理,不仅不想听,也不相信,无法理解,所以无法证知四圣谛,无法出离轮回之苦,因此不是佛陀出世的时机。在人类寿量少于一百岁的时期,也不是佛陀出世的时机,因为那时有情众生的烦恼太炽盛。对炽盛烦恼的人说法,无法在教诫处住立,教法无法持久,就如用树枝在水面上写字般,转瞬即逝,因此不是佛陀出世的时机。只有在人类寿量十万岁以下、一百岁以上的时期,才是佛陀出现世间的适当时期。当时人类寿量正好一百岁,因此菩萨决定此时正是自己下生人间的时机。

2. 接着菩萨观察诸佛所出现世间的洲。有四大洲,每个洲有五百个岛屿环绕着。菩萨观察到:“诸佛不在三洲出世,只在瞻部洲(Jambudīpa)出世”,因此菩萨决定在瞻部洲下生成佛。

3. 由于瞻部洲有一万由旬的范围,非常广大,菩萨观察到只有瞻部洲的中国(Majjhimadesa,中区;中部之国),才是诸佛、独觉佛、上首弟子、八十大弟子、转轮王和其他有大势力的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的出现世间之地。位于中国的迦毘罗卫城,是菩萨白幢天神决定要投生的王城。

4. 诸佛不会投生在吠舍种姓和首陀罗种姓。因此观察所要投生的种姓,是指菩萨到底要投生在刹帝利种姓还是婆罗门种姓,这取决于当时世人认为哪个种姓比较殊胜。如果当时世人比较尊崇刹帝利种姓,菩萨会降生在刹帝利种姓;假如当时人们比较尊崇婆罗门种姓,菩萨就会降生在婆罗门种姓。当时人们尊崇刹帝利种姓,菩萨观察到自己将投生在刹帝利种姓,净饭王将是自己的父亲。

5. 观察生母的寿限,是指菩萨观察谁将成为自己最后一世的母亲。佛陀的母亲应该是贞洁,不沉迷于饮酒,持守五戒,十万劫以来圆满成为佛母的波罗蜜。摩耶王后具备所有条件,她将成为菩萨的母亲,而且她的寿命只能再活十个月又七天。 DA.ii, pp.21-3; MA.iv, pp.122-3; JA.i, pp.57-9.

[4]  所谓“天神死前的五种预兆(pañca pubbanimittāni)”,古译为“五衰相现”,意指欲界天的天神在寿命将尽时,出现五种死亡的前兆。这五种前兆为──

1. 身上花萎(mālā milāyanti,花鬘枯萎):由于福业的缘故,欲界天神从结生的那一天起,身上就饰有花鬘的庄严,(菩萨在兜率天的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期间,)这些花鬘都一直保持鲜艳;但当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天神的寿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时,这些花鬘就开始枯萎、凋谢。

2. 衣服垢秽(vatthāni kilissanti):天子的衣服犹如秋天晴朗无云的天空般明亮,光彩鲜艳,洁净无染;但当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天神的寿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时,他们的衣服就像掷入污泥般,失去光彩,生起污垢。

3. 腋下流汗(kacchehi sedā muccanti):天子的身体犹如极明净的天然宝珠,又如善巧工匠所造的金像,极为殊妙,身轻体洁,不寒、不热,无汗、无垢;但当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天神的寿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时,便从腋下乃至全身流出汗来,甚至满身大汗。

4. 身体变丑(kāye dubbaṇṇiyaṃ okkamati):由于福德威力,天子从结生起,身体所散发的光芒能遍满一由旬、两由旬,乃至十二由旬之远,不会有掉牙、白发等情况,也不会受到冷热的影响。天女一直保持犹如十六岁般,天子则一直保持犹如二十岁般。然而当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天神的寿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时,就会失去光明,失去威力,身体变老、变丑。

5. 不乐自己天座(sake devo devāsane nābhiramati):不再乐于与自己的天女嬉戏,不再乐于自己的天座,不再满意天界的生活。

Itv.p.247; ItvA.pp.243-4; DA.ii, pp.20-1; MA.iv, pp.121-2.

[5] 相当于农历六月初九。

[6] JA.i, pp.56-60.

[7] 相当于农历六月十五日。

[8] 三十二种预兆相(bāttiṃsapubbanimittāni)为:

1. 一万个轮围界遍满无量光明;

2. 就如想要看到菩萨的祥瑞般,那时盲人能看见色境;

3. 耳聋者能听到声音;

4. 哑巴能说话;

5. 驼背者身躯肢体能伸直;

6. 跛脚者能行走;

7. 被囚禁和被手铐、脚镣等系缚的所有众生得以释放、自由;

8. 所有地狱之火熄灭;

9. 在饿鬼道受苦的有情不饥渴;

10. 畜生没有怖畏;

11. 生病的一切众生痊愈;

12. 一切众生互说爱语;

13. 马儿以悦耳的方式嘶鸣;

14. 大象以动听的方式吼叫;

15. 所有乐器不奏自鸣;

16. 人们佩戴的手镯、脚镯等装饰物,无需碰撞即发出叮当声;

17. 一切诸方清晰、明净;

18. 柔风轻吹,为众生带来宁静与快乐;

19. 尽管不是雨季,却下起大雨;

20. 地下水渗出地表,流向各方;

21. 没有鸟儿在空中飞翔;

22. 河水停止流动;

23. 海水变得甘甜;

24. 所有湖泊和池溏的水面开满五色莲花;

25. 所有陆生和水生的花儿齐绽放;

26. 树干上的花儿优美地绽放;

27. 枝条上的花儿优美地绽放;

28. 藤蔓上的花儿优美地绽放;

29. 花序的花(daṇḍapadumāni,成序的莲花;带梗莲花)穿过石板,满地盛开,叠成七层;

30. 天空垂悬着天界的莲花;

31. 整个天空降下花雨;

32. 天空响起天乐的演奏声。

《佛种姓注》提到,所有菩萨在入胎、出生、成佛、佛陀转法轮的四个时刻,会出现这三十二种预兆相的神变。JA.i, pp.60-1; BuA.pp.101-5.

[9] 天臂城(Devadahanagara),这是采用众所周知地名的缘故;原本“devadaha”应直译为“天湖城”或“天池城”。这里的“天(deva)”,其实是指国王。

这里有一个清澈怡人的大湖,释迦族迦毘罗卫城的国王和王子们经常会来嬉戏。由于这个湖专供国王和王子戏水,所以称为“天湖”或“天池”。后来他们在这个湖的不远处建城,并将此城取名为“天湖城”或“天池城”。 MA.iv, p.1; SA.ii, p.236.

[10] JA.i, pp.56-62; BuA.pp.317-9; ApA.i, pp.58-63.

[11] 释迦族(Sakyā)的由来:

大选王的后裔、释迦族的祖先──炬光王(Okkāka,欧咖卡王)娶了一名王后和四位妃子;王后生了四位王子和五位公主后去世。后来炬光王再迎娶一名年轻美丽的公主为妻,并立她为后。

不久之后,这名年轻王后生下一位王子。小王子出生后的第五天,年轻王后将小王子打扮一番,然后抱去给炬光王看。炬光王看到小王子后非常欢喜,于是赐给年轻王后一个愿望。年轻王后在与亲戚们讨论后,向国王请求让她的幼子继承王位。

炬光王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并指责她的不是。年轻王后私下取悦国王,并说国王言而无信,然后一再地请求让小王子继承王位。

炬光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召集四位王子,向他们说:“孩儿们,我看到你们的弟弟姜杜(Jantu)小王子时,过于仓促地赐给他母亲一个愿望。年轻王后希望她儿子能继承王位。除了留下我的御象、御马和御车外,你们可以随自己想要的带走其他大象、马匹和车乘。请离开吧!在我死后你们才回来统治这个国家。”于是将自己四位心爱的王子赶离王城,并派八名大臣与他们同行。

四名王子在伤心、哭泣后,向炬光王说:“父王,若我们有什么过失,请您原谅!”他们也向王妃和宫女们请求原谅。

五位公主向炬光王请求说:“父王,请允许我们和王子们一起离开!”四位王子带着姊妹,在八位大臣的陪同和象、车、马、步兵四支军的护送下,离开王城。

众多人民心想:“王子们在国王去世后将会回来统治国家。我们现在就去随侍左右吧!”于是也追随他们一起离开王城。因此有众多人民也跟随他们离开王城。

王子们商议说:“我们的军队如此强大。如果我们攻击并占领周边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抗。然而我们何必以武力侵占他国呢?这整个阎浮提(Jambudīpa)非常广大,我们在林野之地建一座新城吧!”因此他们便朝着喜马拉雅山前进,寻找建城的地点。于是他们在迦毗罗菩萨的指导下,创建了迦毗罗卫城。

当四位王子和五名公主到了适婚年龄,大臣们聚集商量说:“王子们已到适婚年龄,假如王子们在他们父王身边,他们父王就会做主为他们办理婚嫁;如今国王不在这里,责任便落在我们身上。”于是他们便来和王子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

王子们说:“这里没有与我们出身相当的刹帝利公主,也没有与我们姊妹出身相当的刹帝利王子。若与出身不同的人结婚,无论父系或母系都会造成后代不纯,这将导致种姓混杂。因此我们只能与姊妹成亲。”由于害怕种姓混杂,所以他们将长公主放在母亲的位置,四位王子娶自己妹妹,结成四对夫妻。

时光流逝,当炬光王听到自己的儿子们创建了迦毗罗卫城,而且为了避免种姓混杂与自己的妹妹成亲的消息后,欣喜并有感而发地说:“各位,王子们实在有才能!各位,王子们确实非常有才能!(sakyā=sakkā,是有能力、有才干的意思。)

由于炬光王用“释迦(sakyā,有才能)”一词来赞扬他们,所以从此“释迦”就成为他们后代的族名,并流传至今。这就是释迦族的由来。 D.i, p.87; DA.i, p.230-4; SNA.ii, p.8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