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略传 第三至四章

觅寂尊者编著 淑香绘图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第三章 悉达多王子的出生与成长

菩萨降生


在迦毘罗卫城[1]和天臂城之间,有一处名为蓝毘尼园(Lumbinī)的娑罗树林。当摩耶王后到达这处园林时,林中每一棵娑罗树从树根到树顶都开满了花;树枝间和花丛间有五色蜂和各种鸟儿飞翔,鸣叫出美妙的声音。整片娑罗树林使人感到非常欢喜与愉悦。

看到如此动人的蓝毘尼园,摩耶王后生起想要游园的心。在取得净饭王的允许后,随从用金轿抬着王后进入蓝毘尼园。

摩耶王后到达一棵娑罗树下时,想要用手抓住娑罗树的枝干,而那树枝仿佛有生命般自动垂了下来,直到碰触王后的手掌。摩耶王后伸手握住垂到手边的娑罗树枝站着,就在那一刻,她感到即将生产的预兆。她的随从迅速用帘子把周围隔离开来,然后退下去。于是摩耶王后握住娑罗树枝,站着生产。

那天正是西元前624年热季毘舍佉月(Vesākha)的月圆日,当天正是月亮与氐宿(Visākha)的会合之日,相当于我们华人农历四月十五日。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5 The Birth of the Bodhisatta-Lumbini Garden就在菩萨出生的那一刻,有四位灭尽诸漏[2]的净居天梵天神以清净心手持金网,接住菩萨,然后把他抱在摩耶王后面前说:“王后,请欢喜吧,您具大威德力的儿子已经出生了!”

有两股纯净泉水从天而降,一热一冷,洒在菩萨和摩耶王后洁净无染的身上,使他们得以调节体温。

在净居天的梵天神以金网抱着菩萨时,四大天王以象征祥瑞的黑羚羊皮从四位大梵天的手中接过菩萨,然后宫女再用一块柔软精细的布[3]从四大天王的手中接过菩萨。

当时,大梵天王为菩萨举白色伞盖,夜摩天王手持牦牛尾制拂尘,其他天神则跟在后面,拿着象征王权的诸如王冠、宝剑和鞋子。

离开宫女的手中后,菩萨稳稳地站在地上,朝东方看过去,数千个轮围界变成一片不断展延的空间。这时天神和人们以香花等供养说:“大士(mahāpurisa,大人),这里没有与您等同者,更无任何胜您者。”如此,菩萨朝着四方、四维、下方和上方的十方看过去,不见有任何有情可与自己匹敌。于是他面向北方,向前走了七步,犹如狮子吼般无畏地说出三次真实语:

“我是世间最上者(aggo’hamasmi lokassa),

我是世间最胜者(jeṭṭho’hamasmi lokassa),

我是世间殊胜者(seṭṭho’hamasmi lokassa),

这是我最后一次出生(ayamantimā jāti,此是最终生),

现在已无再有(natthidāni punabbhavo,不再有未来世)。[4]

就如入胎的那时般,菩萨出生的那一刻也出现三十二种预兆相。

我们菩萨在蓝毘尼园出生时,有七者也同天出生(或出现):1.耶输陀罗公主;2.阿难王子;3.车匿;4.迦留陀夷大臣之子;5.乾陟(Kaṇḍaka; Kantaka; Kanthaka)王家骏马;6.大菩提树;7.四个金瓮[5]

菩萨在蓝毘尼园出生后,迦毘罗卫城和天臂城的居民护送摩耶王后和菩萨等一行人返回迦毘罗卫城[6][7]

阿私陀仙人


菩萨出生的那一天,三十三天的天神们在三十三天的天宫兴高采烈地欢呼说:“迦毘罗卫城的净饭王生了一个儿子,这名王子将坐在菩提树下成佛。”

当时,净饭王的国师──已证得八定和五神通的阿私陀仙人(tāpasa,隐士)[8]用完餐后,前往三十三天的天宫禅修,享受禅悦之乐。

出定后,听到天神们的欢呼声,阿私陀仙人问他们为何如此兴高采烈地欢呼,天神们告诉他说:“大德[9],净饭王生了一个儿子,他将坐在菩提树下成佛,然后转法轮,我们将能见到佛陀的无边光彩,并能听闻佛法,因此非常地高兴。”

阿私陀仙人听到这些话后,迅速返回人间,进入王宫,坐在铺设好的座位上,向净饭王说:“大王,听说您生了一个儿子,我想看看刚出生的王子。”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6 Hermit Kaladevila's prediction
当时,净饭王将王子打扮一番,然后抱到阿私陀仙人那里,想要让小王子礼敬阿私陀仙人。就在抱到靠近阿私陀仙人之时,菩萨把双脚抬高,落在阿私陀仙人的发髻上。

对于最后一生的菩萨来说,是不适合向任何人礼敬的。如果有人无知地把菩萨的头放在沙门的足下,那个沙门的头就会破成七块。

阿私陀仙人了解到菩萨的神圣和威力,自知不应该害死自己,于是从座位起来,向菩萨合掌致敬。净饭王看到这不可思议的情景,也礼敬自己的儿子。

阿私陀仙人能忆念过去四十劫和预见未来四十劫的事。当阿私陀仙人观察时,见到菩萨具备三十二大人相,于是观察菩萨是否会成佛;在了知菩萨必将成佛时,就笑了起来。接着他观察自己是否有机会见到菩萨成佛;在得知自己死后将投生到无色界天、没有机会见到菩萨成佛时,想到这是自己的大损失,于是哭了起来。

宫中在场的人看到阿私陀仙人又笑又哭,感到非常奇怪,以为将要发生什么灾难,就问阿私陀仙人。阿私陀仙人把自己又笑又哭的缘由告诉他们[10]

为菩萨占相和取名


菩萨出生的第五天,净饭王邀请一百零八位精通三吠陀的婆罗门来到王宫,在一番款待后,净饭王从这些婆罗门当中,挑选出八位最优秀的婆罗门,请他们依序坐在王宫的大平台上。接着把菩萨抱出来,躺在白色的襁褓上,让这些婆罗门逐一地为菩萨看相。

在这八位婆罗门当中,有七位婆罗门看到菩萨的大人相后,伸出两根手指,预言说:“具备这些相的人,如果居家,会成为转轮王;假如出家,将会成佛。”最年轻的婆罗门为憍陈如,他仔细地观察王子的大人相后,只伸出一根手指,预言说:“王子没有住在俗家的理由,必将破除世间的覆蔽烦恼而成佛。”

为菩萨看完相后,他们认为王子能使一切世间的利益得以成就,因此将王子取名为悉达多(Siddhattha)。

净饭王听到这些婆罗门预言王子未来将会出家成佛,心里并不高兴,于是问他们说:“你们说我儿子将会出家成为沙门,他将看到什么而出家呢?”

那些婆罗门回答说:“大王,他是看到四种预兆相(pubbanimitta)而出家的。”

净饭王问说:“是哪四种预兆相?”

那些婆罗门回答说:“大王,他是看到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的四种预兆相而出家的。”

听到这些婆罗门的报告,净饭王命令说:“从今以后,不允许任何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出现在我儿子面前,如此一来,他就不会出家成佛了。我想看到我儿子未来成为转轮王,统领被两千个岛屿环绕的四大洲。”因此,净饭王派守卫层层地保护王子,确信菩萨看不到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

菩萨悉达多王子出生后的第七天,他的母亲摩耶王后去世,投生兜率天,成为名叫删喜足(Santusita,善喜足)的天子[11]

童年生活


菩萨的母亲摩耶王后和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Mahāpajāpatī Gotamī)两姊妹在年轻时就嫁给净饭王。菩萨出生后的第七天,摩耶王后去世,净饭王便立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为王后。虽然净饭王派了很多宫女照顾悉达多王子,但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还是亲自喂养和照顾王子。

在菩萨悉达多王子出生的三四天后,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自己也生了难陀王子(Nanda),但她把自己的亲生儿交给保姆喂养和照顾,亲自为悉达多王子喂奶。我们的菩萨悉达多王子在众人的呵护下成长、茁壮。

春耕仪式


迦毘罗卫城每年都会举行春耕仪式,那一天,净饭王会亲自前来主持仪式。当天整座迦毘罗卫城布置得犹如天宫般,人们盛装聚集在王宫广场。

为了迎接这个仪式,必须准备一千张犁,其中八百张犁是为国王和大臣们准备的。净饭王所驾的犁和牛,用红金装饰;而七百九十九位大臣的犁和牛,则用银色装饰。

当时,净饭王带着菩萨王子在大臣和随从的伴随下离开王宫,来到仪式的会场,然后把菩萨放在一棵阎浮树(jambu,蒲桃;印度黑莓)的树荫下。那棵阎浮树下的地面铺上上等丝绒布,菩萨的上面吊着饰以金星的伞盖,周围用帘幕围着,有几名宫女和侍从守护着菩萨。

净饭王换上春耕庆典的服装,在大臣的陪伴下来到春耕仪式的会场。净饭王驾驭特别为他准备的金犁,七百九十九位大臣也各自驾驭他们的银犁,王家农工则驾驭其余两百张犁,他们在田野来回地耕田。

净饭王在春耕仪式亲自驾牛耕田时,仅来回地耕了一趟,以带来吉祥的祝福,那时庆典的仪式达到最高潮。

当时,照顾王子的宫女和侍从由于想要看盛典活动,便悄悄地离开王子。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7 Ploughing Festival在宫女和侍从离开后,菩萨看到四下无人,便盘腿而坐,专注在呼吸上,修习入出息念(ānāpānassati),并证得初禅。

在宫女和侍从离开去享用美食及观看盛典的那段时间,除了菩萨所坐的那棵阎浮树外,所有树木的树荫都随太阳的西移而改变,菩萨所在的树荫却没有随着太阳的西移而改变,而是不可思议地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那些宫女和侍从想起王子独自一人留在那里,便赶快回去,他们惊奇地看见王子盘腿而坐,并发现王子所处的树荫没有因为太阳的西移而改变,而是停留在原处。看到这不可思议的现象,他们迅速地去向净饭王报告。

净饭王赶过来察看,当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盘腿而坐及所处的树荫没有随太阳的西移而改变的这两个不可思议现象后,他对自己的儿子致敬说:“儿子,这是我第二次向您礼敬。[12]

天神造池


菩萨七岁时,有一天,净饭王问大臣儿童喜欢什么游戏,大臣说儿童喜欢戏水。于是净饭王派了一些工匠选地,准备建造一个王家池塘。

帝释天王观察后,得知此事,心想菩萨不适合使用人类所造的池塘,只适合使用天神所造的池塘。于是就派毘首羯磨天神下来人间,为菩萨建造一个壮观的戏水池塘。

隔天清晨,大众看到这个壮观的池塘,他们认为:“这个池塘必定是为我们王子建造的。”于是去向净饭王报告此事。

净饭王在大众的伴随下来到池塘那里,看到后欢喜地说:“必定是由于我儿子的福德力,所以天神前来为他建造的!”后来,菩萨王子在这个天神建造的池塘嬉戏、玩水,过着快乐的童年[13]

三时殿


菩萨悉达多王子十六岁的那一年,净饭王认为是该为王子建造宫殿的时候了,于是把最优秀的建筑师和工匠召到宫中,讨论建造宫殿的事宜。

净饭王针对寒季、热季和雨季三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各别选择适合的地点,建造了喜乐殿(Ramma)、善乐殿(Suramma)和清净殿(Subhaka; Subha)三座宫殿。喜乐殿专供菩萨寒季居住之用;善乐殿专供菩萨热季居住之用;清净殿专供菩萨雨季居住之用。

喜乐殿有九层,建筑物的结构和房间的楼层设计,把地板的位置设计得比较低,以便保持温暖。

善乐殿有五层,建筑物的结构和房间的楼层设计,把地板的位置设计得比较高,以利通风。建筑物的楼层尽量盖得较高,窗户和百叶窗尽量设计得宽敞,由于窗户比较宽大,外面的凉风才能轻易地吹进室内。

清净殿有七层,建筑物的结构和房间的楼层设计,把地板的位置设计成比较适中,既不太低、也不太高,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以便产生冷热的调和作用[14]

展示射艺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8 Display to archery skills

菩萨悉达多王子十六岁的那一年,净饭王心想:“我的儿子已经十六岁,在举白色伞盖为他灌顶为王后,我将看到他坐享王位的庄严与荣耀。”于是发讯息给释迦族的王亲说,他想把悉达多王子灌顶为王,请他们将适婚年龄的女儿带到王宫来。

释迦族的王亲们收到净饭王的讯息后,认为悉达多王子虽然有端严的仪表,但谋生技能不足,无法履行维持家庭的任务,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于是拒绝净饭王的要求。

听到释迦族王亲们的回覆,净饭王把这件事告诉王子。悉达多王子问净饭王,自己应该展示什么技艺。净饭王告诉王子,应该展示拉千力弓[15]的射箭技艺给王亲国戚们看。悉达多王子告诉净饭王,请净饭王派人在王城击鼓宣告,七天后,自己将展示射箭的技艺。

于是净饭王安排并布置悉达多王子展示射艺的场地。

第七天,净饭王、大臣、将军和来宾都坐在各自的座位,菩萨王子坐在中间的宝座上,拿着王室随从交给他的大弓。菩萨王子左手握着弓,用一根大脚趾扭着弓弦,把它拉紧,接着用右手弹击弓弦来进行调整。当时场面非常地壮观。

在展示射艺的会场,菩萨王子请了四个迦毘罗卫​​城最有名的弓箭手前来观礼,他们坐在四个角落,身旁有许多随从为他们各别准备三万枝箭。菩萨自己拿着一枝金刚(vajira)箭头的箭要与那四个神箭手一起射箭。

菩萨王子射箭的技艺超群。他展示以一箭挡住敌人从四面八方射来的箭,这种射艺称为挡箭术(sarapaṭibāhana);接着展示以一枝箭射击所有标靶并返回射手手中的车轮贯箭术(cakkavedhi)等等。悉达多王子在会场展示了十二种次要的射箭技艺、四种主要的射箭技艺和七种射穿大身的射箭技艺给他的父王和王室嘉宾们看。

如此一来,菩萨使八万位释迦族王亲去除了悉达多王子在教育和谋生技能上的疑虑[16]

娶耶输陀罗为妃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09 The marriage of Bodhisatta

菩萨悉达多王子展示了射箭的技艺后,释迦族王亲对王子所展现的气质和非凡技艺,感到欢喜与赞赏,愿意把自己的王室女儿许配给菩萨王子。

共有四万位适婚年龄的公主送到王宫来,在那四万名释迦族的公主中,菩萨悉达多王子姑母的女儿──表妹耶输陀罗公主(Yasodharā)被选为王妃,她的少女名字为贤金(Bhaddakaccānā)。

耶输陀罗公主的父亲是天臂城的善觉王,母亲是无量王后,弟弟是提婆达多王子[17]


————————————————————
[1] 迦毘罗卫城(Kapilavatthunagara)的由来:

很久以前,我们的菩萨出生在一户非常富有的婆罗门家庭,名叫迦毗罗(Kapila)。长大后,他舍弃家产,出家成为一名隐士。他来到喜马拉雅山麓的一处森林,在一个湖旁建了一间草舍,并住在那里。

据说,迦毗罗菩萨精通宅地明,知道上至地上八十肘尺、下至地下八十肘尺范围的利益和缺失。

由于地理位置佳,在迦毗罗菩萨草舍附近的草、树木和灌木丛,都朝着右方生长;树干看起来,就好像所有树枝全都朝向东方一般。当狮子、老虎等野兽在追捕鹿和野猪,蛇在追捕青蛙,猫在追捕老鼠时,到了这个地方,便无法追捕到,最后只能离开。这里的地形和地貌会使野兽感到威胁,不敢在这里捕捉猎物。由于迦毗罗菩萨知道“这是大地中最佳的地理位置”,所以才在那里建造自己的草舍。

炬光王为了实现诺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四个心爱王子赶离王城,另寻生活之道。

当时,那四个王子为了寻找建城的地点,来到迦毗罗菩萨的住处,把他们所发生的事告诉菩萨,并询问他的意见。

在得知他们的故事后,菩萨出于悲愍,告诉他们说:“王子们,将城建在我的草舍这里,它将成为全阎浮提最殊胜的城市。在这座城市出生的人,将能以一人战胜一百人,甚至战胜一千人。请在这里建新城吧!请在我的草舍地点建王宫吧!由于这块土地的支持,即使贱民(caṇḍāla,旃陀罗)之子,也胜过转轮王之力。”

王子们问菩萨说:“尊者,圣尊您不是住在这里吗?”

菩萨回答说:“请不必担心会占到我住的地方!我会把草舍建在一侧,你们建好新城后,将它取名为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Vatthu”为“土地”或“地基”,在此是指取迦毗罗智者的地所建的城。)

他们遵照迦毗罗菩萨的指示,并住在那里。这就是迦毗罗卫城的由来。 DA.i, pp.231-2; SNA.ii, pp.85-6.

[2] “灭尽诸漏”:是指已断除所有烦恼的阿罗汉。

[3] “柔软精细的布”,巴利原辞为“dukūlacumbaṭakena”,《长部复注》解释为:“适合婴儿躺卧的折叠细致杜库拉布”。

“杜库拉(dukūla)”是一种植物名,意指用杜库拉纤维织成非常精美高级的布。

将这种柔软精细的杜库拉布折叠后,像浴巾或毯子般从四大天王的手中接过菩萨。 DṬ1.ii, p.34.

[4] “我是世间最上者,我是世间最胜者,我是世间殊胜者”,这三句是同义词,意指菩萨的精进功德第一,最为上首,不与其他人共通。

“这是我最后一次出生,现在已无再有”,这两句是在预言今生会证得阿罗汉果,不会再有未来的出生,不会再有其他生命体了。

这里的“有(bhavo)”,不是有无的“有”,而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的“有”,业有、生有的“有”;意指生命存续(bhavati,存在;生存),诸蕴相续的生命形态,生命体。 D.ii, p.13; DA.ii, p.31; DṬ1.ii, p.30.

[5] 耶输陀罗公主(Yasodharā)的父亲是天臂城的善觉王,母亲是无量王后,弟弟是提婆达多王子。耶输陀罗公主与表哥──菩萨悉达多王子结婚后,生了罗睺罗,被称为罗睺罗母;后来她在比丘尼僧团出家,人们改称她为贤迦旃延。

阿难王子(Ānanda)的父亲是我们菩萨的叔父无量饭王,他与我们的菩萨同一天出生,后来随佛出家,是教法中多闻第一的比丘弟子。

车匿(Channa),据说他是净饭王婢女之子,不但与菩萨同一天出生,而且是菩萨的玩伴,后来是菩萨的车伕,他驾马车载菩萨观看四相,并牵马助菩萨出家。后来他也随佛出家。

迦留陀夷(Kāḷudāyī)是净饭王一名大臣的儿子,小时候也是菩萨的玩伴。菩萨成佛后,净饭王接连派九个使节团去迎请佛陀返回祖国,都没有成功,因为他们都随佛出家了。后来净饭王要派迦留陀夷大臣去请佛陀返回祖国,迦留陀夷大臣预先请净饭王答应他随佛出家,他在听佛说法后,也证得阿罗汉果,并出家为比丘。为了实现诺言,他成功地劝请佛陀返回祖国。

四个金瓮:这四个金瓮,一瓮叫做贝壳(Saṅkha),有一牛呼(gāvuta,长度单位,等于四分之一由旬)大;一瓮叫做耶拉(Ela),有两牛呼大;一瓮叫做青莲(Uppala),有三牛呼大;一瓮叫做白莲(Puṇḍarīka),有一由旬大。据说瓮里的黄金被取出后,就马上充满如未被取走前般。

以上与我们菩萨同天出生(或出现)的七者,是根据《长部注》、《佛种姓注》、《本行注》和《本生经注》;但《增支部注》、《长老偈注》和《阐明实义复注》所列的七者,没有阿难王子,而是阿罗哈尼雅(Ārohanīya; Ārohana)王家战象。 DA.ii, p.18; JA.i, pp.63-4; AA.i, p.234; ThagA.ii, p.165; SārṬ.iii, p.244.

[6] 有人会问说:听说菩萨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是否真有此事?

回答:在巴利典籍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有明文记载的是,摩耶王后梦见白象从自己的右胁入胎。

在《长部˙大本行经》(Mahāpadāna Sutta)中,佛陀开示了所有菩萨入母胎至出生期间的十六条定律(dhammatā= sabhāvo; dhammaniyāmo,法性;自性;法的定律;法则;常法):

1. 菩萨从兜率天正念、正知地入母胎。

2. 菩萨入母胎时,世间出现无量光明,一万个世界大震动。

3. 菩萨入母胎后,四名天子前来守护四方,保护菩萨和他的母亲。

4. 菩萨入母胎后,菩萨的母亲自然地持守五戒。

5. 菩萨入母胎后,菩萨的母亲不会对男子生起贪欲之心。

6. 菩萨入母胎后,菩萨的母亲具备五种妙欲。

7. 菩萨入母胎后,菩萨的母亲不会生病。

8. 菩萨出生七天,菩萨的母亲去世,投生兜率天。

9. 其他妇女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生子,而菩萨的母亲并不如此,只会在怀胎整整十个月生菩萨。

10. 其他妇女坐着或躺着生子,而菩萨的母亲并不如此,只会站着生菩萨。

11. 菩萨出母胎时,先由天神接住菩萨,然后才由人类抱住。

12. 菩萨出生在还未到达地面时,四名天子抱着菩萨,站在菩萨母亲的面前说:“王后,请欢喜吧!妳生了大威德力的儿子。”

13. 菩萨出生时,不被胎水、黏液等不净物染污,而是洁净出生。

14. 菩萨出生时,有两股泉水从天而降,一热一冷,洒在菩萨和菩萨母亲身上,使他们调节体温。

15. 菩萨出生后,双脚平稳地站在地上,面向北方,向前走了七步,在白色伞盖下环视所有方向,无畏地说出:“我是世间最上者,我是世间最胜者,我是世间殊胜者,这是我最后一次出生,现在已无再有(未来世)。”

16. 菩萨出母胎时,世间出现无量光明,一万个世界大震动。

《长部注》提到,菩萨入母胎等的这十六种菩萨法性(Bodhisattadhammatā),属于业的定律、时节定律、种子定律、心的定律、法的定律──五种定律(niyāma)中“法的定律”。 D.ii, pp.10-3; DA.ii, pp.20-34; DṬ1.ii, pp.19-34.

[7] JA.i, pp.61-4.

[8] 阿私陀仙人(Asita isi; Asitadevala; Kāladevala; Kāḷadevala; Kāḷadevila),他的本名叫碟瓦拉(Devala)或碟维拉(Devila),由于他的肤色黝黑,因此被称为阿私陀(Asita)仙人或黑碟瓦拉仙人。“Asita”和“kāḷa”都是黑的意思。原本他是净饭王的父亲──师子颊王的国师,也是当年净饭王子的亲教师,后来出家为隐士。SNA.ii, p.203.

[9] “Mārisa”(大德):是天神对人的敬爱称呼之词;有无苦、无病(nidukkhā nirābādhā)之意。SA.i, p.16; SNA.ii, p.205.

[10] JA.i, pp.64-5.

[11] JA.i, pp.65-7.

[12] JA.i, pp.67-8.

[13] A.i, p.143; AA.ii, pp.124-5.

[14] A.i, p.144; AA.ii, pp.126-7; JA.i, p.68.

[15] “千力弓(sahassathāmadhanu; sahassatthāmadhanu)”:有些注释书解释为“需要一千个巴拉(pala,重量的单位)来拉的弓”,也有人解释为“需要一千人来拉的弓”。AṬ.ii, p.119.

[16] AA.ii, pp.127-8; JA.i, p.69; v, pp.136-8.

[17] JA.i, pp.61-8; BuA.pp.320-6; ApA.i, pp.63-71.



第四章 出家修行

出城见到四相


菩萨悉达多王子二十九岁时,有一天,他想要前往御花园游园,于是派王家车伕车匿(Channa,阐那)准备马车。车匿备好马车,精心严饰后,以四匹骏马来拉车。菩萨登上犹如天宫的马车,起驾前往御花园。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0 The four sights

在菩萨王子前往御花园的途中,天神们彼此商量说,菩萨悉达多王子已经快要成佛,应该为他显示预兆相,促使他出家。于是就请一位天神化身为一个老态龙钟、头发全白、牙齿掉落、痀偻其身、拄杖而行的老人。天神所化现的这个老人,只有悉达多王子和车伕看得见。

看到老人后,菩萨就问车伕,那个人的头发和其他人不同,他是什么样的人。车伕告诉菩萨王子,那个人称为老人,他将不久人世。菩萨王子再问车伕,自己是否也会变老。在得知自己也会变成老人后,便无心游园,命令车伕返回王宫。

净饭王得知悉达多王子看到老人后,就派部下加强守卫,让王子享受更奢华的生活,以防止王子去出家修行。

过了一段时间,菩萨王子再度想要前往御花园游园,途中王子看到一个天神化现的生了重病的病人。菩萨就问车伕,那个人的眼睛和其他人不同,他是什么样的人。车伕告诉菩萨王子,那个人称为病人,遭受病苦的折磨。菩萨王子再问车伕,自己是否也会生病。在得知自己也会生病后,便无心游园,命令车伕返回王宫。

净饭王得知悉达多王子看到病人后,就派部下加强守卫,让王子享受更奢华的生活,以防止王子去出家修行。

过了一段时间,菩萨王子再度想要前往御花园游园,途中王子看到一个天神化现的一群人抬着担架的死人。菩萨就问车伕,为何有群众聚集在那里,用各种颜色的布盖着的担架是什么。车伕告诉菩萨王子,那个人称为死人。菩萨王子再问车伕,自己是否也会死亡。在得知自己也会死亡后,便无心游园,命令车伕返回王宫。

净饭王得知悉达多王子看到死人后,就派部下加强守卫,让王子享受更奢华的生活,以防止王子去出家修行。

过了一段时间,菩萨王子再度想要前往御花园游园,途中王子看到一位天神化现的剃除须发、披着袈裟的出家沙门。菩萨就问车伕,那个人的头与其他人不同,衣着也和其他人不同,他是什么样的人。虽然没有佛陀出现世间,车伕也不知道出家人和出家的功德,但由于天神的威神力,车伕告诉菩萨王子,那个人称为出家人,出家人有善法行、善正行、善行、善福行,不害、悲愍众生。悉达多王子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就前往那位天神所化现的沙门那里,询问出家的涵义和出家的功德。

看到天神所化现的四个预兆相后,菩萨生起强烈的悚惧心,决定出家为沙门。这一天是阿沙哈月的月圆日[1]

罗睺罗诞生


当时,耶输陀罗王妃生了一个儿子,净饭王听到后,就派人去通知正在御花园享乐的菩萨悉达多王子,希望他会高兴。然而,当菩萨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就感叹地说:“障碍出生了!枷锁出生了!”净饭王听到菩萨得知小王子出生的消息后说出那样的话,就把刚出生的孙子,取名为罗睺罗[2]

菩萨回到自己的寝宫,躺在床上。虽然宫中的宫女和舞女妆扮得犹如天女一般,整晚歌唱、跳舞、奏乐,但菩萨如今对歌舞和音乐,已经毫无兴趣,只有厌离,于是便很快地进入梦乡。那些宫女和舞女看到王子已经入睡,心想自己何必如此劳累,于是抱着乐器入睡,但香油灯依然继续燃烧着。

菩萨醒来后,在床上盘腿而坐,看到宫女和舞女将乐器散落各处而睡,唾液从口中流出来,有些人打鼾,有些人说梦话,有些人披头散发,这使菩萨生起更强烈的厌离之心,于是决定当天就要离宫出家[3]

大出离(mahābhinikkhamana)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1 The Great Reuniciation-leaving palace
菩萨吩咐王家车伕车匿准备骏马。车匿备好犍陟(Kaṇḍaka,堪达卡)王家骏马后,菩萨心想,自己出家前应该去看一下刚出生的儿子一眼,于是来到耶输陀罗王妃的寝宫,打开房门,默默地看了一眼,然后骑着乾陟骏马离宫而去。

当时正是西元前595年阿沙哈月月圆日[4]的中夜时分。

菩萨骑着乾陟骏马,天神把城门打开,助菩萨出城。菩萨离开王城后,仅仅一个晚上经过三十由旬的路程,途经释迦国、拘利国(Koliya)和末罗国(Mallā,力士)[5]的三个国度(rajjāni),最后来到阿奴摩河(Anomā,阿诺玛)畔。

菩萨心想,留头发并不适合出家沙门,应该用剑把它们割断。于是就拿剑把自己的头发割断,只留两指宽长。然后握着割断的发髻,抛上空中,决意说:“如果我会成佛,愿这头发停在空中;假如不会的话,愿它坠回地上!”发束就如花环般,悬在空中。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2 Cutting hair at back of river Anoma
菩萨割断自己的头发后,他的须发就一直维持两指宽长,直到般涅槃都不需要再剃除、修剪。

帝释天王以天眼看到菩萨的发束后,把它收纳在一由旬的宝箧,安放在三十三天宫的髻冠塔(Cūḷāmaṇicetiya)中。

接着,菩萨心想:“我这套迦尸(Kāsi)国生产的锦服,对出家沙门来说并不适合。”

陶师梵天(Ghaṭikāra Brahmā)是迦叶佛时代菩萨的好友,当时陶师梵天心想,自己的菩萨好友已经出家,需要袈裟等出家用品,于是降临人间,供养菩萨袈裟、钵、小刀、针、腰带和滤水布的八种沙门必需品[6]

菩萨披上象征阿罗汉的袈裟后,请车伕车匿带着自己的衣物和骏马回王宫,并告知父王和姨母自己安康。车匿在礼敬菩萨后,右绕而去。

乾陟王家骏马听到菩萨和车匿的对话,得知自己没有机会再见到主人,在离开菩萨的视线后,伤心地死去,投生到三十三天宫,名为乾陟(Kaṇḍaka)天子。车匿独自在悲伤中回到迦毘罗卫城。

菩萨出家后,在阿奴比亚(Anupiya)芒果园住了七天,得享出家之乐,然后来到王舍城[7]。菩萨以优雅的威仪进入王舍城,挨家挨户地托钵。托完钵后,在般达瓦(Paṇḍava)山下的阴凉处用餐。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3 Encountering with King Bimbisara

王舍城的居民被菩萨的庄严仪表和庠序威仪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甚至引起骚动,因此惊动了频毘娑罗王。

频毘娑罗王看到菩萨年轻而且仪表庄严,问菩萨出身何处,邀请菩萨住下来,并要把王国给予菩萨治理。但菩萨表明自己对世间的名闻利养及各种欲望毫无兴趣,自己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佛果,因此婉拒频毘娑罗王的邀请。

频毘娑罗王得知菩萨没有留下来的意愿后,就请菩萨在成佛后首先来摩竭陀国度化自己,然后返回王宫[8]





向两位禅定大师学习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4 Alara Kalama-1st teacher N接着,我们的菩萨来到阿罗罗˙迦罗摩(Āḷāra Kālāma)那里,向他学习禅定。阿罗罗˙迦罗摩教他修到无所有处定的方法。

数天后,菩萨证得无所有处定,虽然能体验到非常寂静、清凉、殊胜的境界,但菩萨发现这只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还不是真正的解脱,无法断除内心的烦恼。即使阿罗罗˙迦罗摩想要把一半徒众分给菩萨领导,但菩萨为了追求佛道,还是离他而去。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5 Udaka Ramaputta-2nd teacher N

接着,菩萨前往郁多迦˙罗摩子(Udaka Rāmaputta)那里,郁多迦˙罗摩子教导他更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定。

数天后,菩萨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但他发现这种定还是无法断除烦恼。即使郁多迦˙罗摩子要把整个团体交给菩萨领导[9],但菩萨为了追求佛道,还是离他而去[10]







六年苦行


了知禅定不是解脱生死轮回的究竟方法后,菩萨来到军镇附近的优楼频螺[11]森林,修习六年的精勤苦行(dukkaracariyā)。

菩萨在优楼频螺修苦行期间,憍陈如(Koṇḍañña)、跋提(Bhaddiya)、跋波(Vappa,瓦帕)、摩诃那摩(Mahānāma,大名)和阿说示(Assaji,马胜)五位沙门前来侍奉菩萨,并提供简单的生活所需。

其实这五位沙门早在菩萨出生后不久,就相约出家为沙门,等待菩萨长大、出家、成佛[12]。在听到菩萨出家的消息后,他们就出来寻找菩萨。找到菩萨后,他们就侍奉着菩萨。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6 The Practice of Austerities

在那六年苦行期间,菩萨有时一天只吃一粒米、一粒芝麻,也曾尝试屏住呼吸,修习止息法,甚至断食,用各式各样的苦行方法来折磨自己[13]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22 Mara daughters

从菩萨出家以来,魔罗[14]无时无刻地想要伺机加害菩萨,但由于菩萨未曾生起欲寻、恚寻或害寻[15]的邪思惟,使得魔罗找不到加害菩萨的机会。就在菩萨修习六年苦行之时,魔罗再度前来劝菩萨放弃精勤修行,回去当转轮王。菩萨看清魔罗的心思,一一道破魔罗的诡计。

当时,菩萨降伏了魔罗的贪欲、不乐(远离)、饥渴、渴爱、昏沉睡眠、怖畏、怀疑、傲慢强情、贪求名闻利养恭敬和自赞贬他的十魔军。听完菩萨不受魔扰的话后,魔罗哑口无言地离开[16]

修了六年的苦行时,菩萨心想,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没有人努力修行所经历的痛苦折磨超越自己,但自己却没有觉悟成佛。

菩萨回想自己小时候在农耕节时坐在阎浮树荫下证得初禅的喜乐,认为这是通往觉悟的方法。想到现在自己的身体非常虚弱,不容易获得这种喜乐,于是他决定前往村庄托钵,以获得修行的体力。

因此菩萨放弃苦行,开始食用身体所需的食物。这时正是菩萨成佛前的半个月。

由于菩萨改变生活方式,服侍菩萨的五位沙门误以为菩萨已经开始放逸,舍弃精进,再度喜欢回到奢华的生活,不再为证得佛果而努力,于是离开菩萨,前往仙人降处的施鹿苑[17]

菩萨五大梦


成佛前一天过了中夜之后,菩萨做了五大梦,这是菩萨即将成佛的预兆: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7 The Five Great Dreams of the Bodhisatta (Part One)

1. 菩萨梦见自己以大地为床,以诸山之王的喜马拉雅山为枕,左手置于东海,右手置于西海,双脚置于南海。这是他做的第一个梦,预示他将成佛。

2. 菩萨梦见一棵提利亚(tiriyā)蔓藤植物从他的肚脐长出来,直到云端。这是他做的第二个梦,预示成佛后,他将向人天开示八圣道支[18]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8 The Five Great Dreams of Bodhisatta    (Part Two)

3. 菩萨梦见黑头白蛆从双脚爬上来,布满膝盖。这是他做的第三个梦,预示众多穿着白衣的在家人将终生皈依如来。

4. 菩萨梦见四只不同颜色的鸟从四方飞来,在飞到脚边时,全都变成白色。这是他做的第四个梦,预示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的四个种姓都可在如来所宣说的法与律中出家,证得无上解脱。

5. 菩萨梦见自己走在一座大粪山,却不被粪所沾污。这是他做的第五个梦,预示佛陀虽获得袈裟、饮食、住处和生病所需的药品资具,但受用这些资具时,不贪爱、不迷恋、不执着,见其过患,也明了出离[19]


做了五大梦后,菩萨总结:“我今天必将成佛。”不久之后,天破了晓,菩萨沐浴身体,离开优楼频螺森林,来到一棵榕树下,朝向东方,坐在树下,直到托钵的时刻到来。当时,榕树被菩萨的身光照耀着。

善生夫人供养乳饭


在优楼频螺森林附近,有一座名为军镇(Senā)的小城镇,军镇的大富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善生(Sujātā)。

善生少女长大后,来到一棵榕树下,向树神祈愿说:“如果我能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头胎又能生个儿子的话,我将每年施舍十万钱来向您献供。”

后来她的愿望实现了[20],因此善生夫人每年毘舍佉月的月圆日都会来到榕树下供养乳饭还愿,以表达对树神的敬意。

其实最初的许愿与献供是在二十年前,而耶舍(Yasa)长者子就是善生夫人的儿子。在佛陀成佛前,耶舍已经结婚,并享受世俗的快乐生活。善生夫人这二十年来,每年都会来榕树下向树神献供,以回报如愿得子。

在菩萨修苦行的第六年圆满时,善生夫人为了准备在毘舍佉月月圆日献供树神的祭品,她先让一千头乳牛吃嫩美的草,然后把那一千头乳牛取得的奶喂五百头乳牛;再把那五百头乳牛取得的奶喂两百五十头乳牛;再把那两百五十头乳牛取得的奶喂一百二十五头乳牛;再把那一百二十五头乳牛取得的奶喂六十四头乳牛;再把那六十四头乳牛取得的奶喂三十二头乳牛;再把那三十二头乳牛取得的奶喂十六头乳牛;再把那十六头乳牛取得的奶喂八头乳牛。经由这样的过程,以获得用来做乳饭的足够浓稠和营养的牛奶。

在毘舍佉月月圆日的这一天,善生夫人怀着“今天清晨我要献供祭品”的想法起得很早,以期小犊牛还没能接近它们的母亲。不可思议的是,牛奶源源不断地流进容器也没有溢出来。看到这个景象,善生夫人亲自将牛奶倒进一个新锅子,亲自生火准备煮乳饭。

在煮乳饭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泡沫并顺时针旋转,但没有一滴奶溢出来;烟气没有超过火炉的高度。当时,四名天神守护在火炉的四个角落;大梵天在火炉的上方举着伞盖;帝释天王把木材均匀地放进火炉,让它们充​​分地燃烧;在两千个岛屿环绕的四大洲的天神们有如为悬挂在树枝上的蜂巢辛勤地采蜜般,以他们的威神力采集有益人、天的食素,然后把食素放进煮乳饭的锅子中。

在其他时刻,天神们会把食素直接放入佛陀将要放进口中的每一团食物中;只有菩萨即将成佛的那一天和佛陀即将般涅槃的那一天是例外的,天神们会将食素放进锅子中。

看到一天之中发生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善生夫人向她的婢女本娜(Puṇṇā)说:“本娜,今天我们的树神好像不同往常,在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中,我不曾见过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妳赶快去打扫榕树周围。”

婢女回答说:“是的,夫人。”于是来到榕树下。

菩萨做了五大梦后,心想:“今天我必将成佛。”到了那天清晨,菩萨盥洗之后,在托钵之时来到那棵榕树下,朝向东方而坐,身光笼罩着整棵榕树。

当时,婢女看到朝东坐在树下的菩萨,而榕树被菩萨金色的身光笼罩着,心想:“今天我们的树神现身了,坐在树下等待亲手接受供养。”于是跑回去向善生夫人报告。

善生夫人听到婢女的话,非常地欢喜,就认婢女为干女儿,并给她适合新身分的衣物和饰品。

善生夫人心想:“我要把乳饭装在金碗。”于是拿出一个价值十万钱的金碗。她把煮好的乳饭倒入金碗,乳饭一滴不剩地倒入金碗,刚好到金碗的边缘,不多也不少。善生夫人用另一个金碗盖着,用白布包好。在妆扮妥当后,她把金碗放在头上,恭敬地前往榕树下。

Life of the Buddha @Dhammaseed 019 The Offering of Milk-rice by Sujata

当她看到菩萨时,非常地欢喜,认为他就是树神。善生夫人缓慢地躬身前进,把金碗从头上取下来,打开,手上拿着一个装有香水的金水罐,走近菩萨,站在一旁。

就在善生夫人将要献上乳饭之时,菩萨出家时陶师梵天供养给菩萨的陶钵不可思议地消失了。看不到钵,菩萨伸出右手接取水罐,善生夫人再把装有乳饭的金碗放在菩萨手中。菩萨看着善生夫人,善生夫人说:“圣尊,我把乳饭和这个金碗都供养您。”然后祝愿说:“就如我的愿望已经达成,愿您的愿望也能实现!”说完就转身离开,对那价值十万钱的金碗,没有丝毫眷恋[21]

菩萨从座位起来,右绕榕树,然后带着装有乳饭的金碗来到尼连禅河(Nerañjarā)畔,沿著名为善住立(Suppatiṭṭhita)的浴场走到河边洗浴处,把金碗放在河岸上,然后沐浴。

接着菩萨走到树荫下,朝向东而坐,把金碗的乳饭捏成四十九个小饭团,然后食用那四十九个小饭团。饭团的营养刚好可以维持菩萨成佛后四十九天的所需。

在那四十九天期间,佛陀安享禅定和涅槃之乐,不进食,不沐浴,不洗脸,也不大小便利。 菩萨在尼连禅河畔食用善生夫人供养的乳饭后,把金碗放在河面上,决意说:“如果今天我能成佛,愿这个碗逆流而上;假如不能的话,愿它顺流而下!”于是那个碗果真逆流而上,在一个漩涡处下沉后,到达黑龙王(Kāḷa)的龙宫,金碗刚好撞到另外三个金碗,它们是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和迦叶佛用过的[22]
 

————————————————————

[1] 阿沙哈月的月圆日,相当于农历六月十五日。

《长部注》提到,示现老人、病人等四相者为净居天的漏尽梵天神。

《佛种姓注》提到,菩萨王子见到四相的时间间隔各为四个月;而长部诵者认为,菩萨王子仅在一天之中见到四相。

D.ii, pp.18-24; DA.ii, pp.46-8; JA.i, pp.69-70.

[2] “Rāhula”(罗睺罗),是指像被罗睺捉住一般,因此有枷锁、障碍之意。

“Rāhu”(罗睺)是阿修罗王的名字,据说他会捉住日天子和月天子。对于一个想要修行的人来说,子女的出生,就像被罗睺阿修罗王捉住一般,不得自由。即是被爱烦恼等束缚,难以挣脱。

[3] JA.i, p.73.

[4] 相当于西元前595年农历六月十五日。

《本生经注》提到一个独特的说法,罗睺罗小王子出生后七天,菩萨悉达多王子才出家;但其他注释书提到的,都是我们的菩萨在罗睺罗小王子出生的那天出家。 JA.i, p.73; AA.i, p.77; SārṬ.i, p.209.

[5] 另一个说法为,途经迦毘罗卫城、拘利城和天臂城的三座城。 Tgcb.vii, p.14; MṬ.ii, p.138.

[6] 八种沙门的必需品为:三衣(三件为三种)、钵、小刀、针、腰带和滤水布。

[7] 迦毘罗卫城和王舍城相距六十由旬,阿奴比亚芒果园正好在中间,距离两城各为三十由旬。《本生经注》、《佛种姓注》和《本行注》提到,菩萨出家后,在阿奴比亚芒果园住了七天,得享出家之乐,然后仅以一天的时间步行三十由旬的路程,来到王舍城。《经集注》则提到,菩萨出家后,受持活命八戒,从阿奴摩河岸,以七天的时间走了三十由旬的路程,来到王舍城。JA.i, p.77; SNA.ii, p.111.

[8] SN.pp.340-1, v.407-26; SNA.ii, pp.110-4; JA.i, pp.73-8.

[9] 郁多迦˙罗摩子所知道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纯粹是从他父亲罗摩(Rāma)那里学来的知识。他父亲实修实证非想非非想处定,但已经去世;而当时的郁多迦˙罗摩子其实还未证得该定。因此,听到菩萨仅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时,非常地敬佩,要把整个团体交给菩萨领导。

听到菩萨的修证后,郁多迦˙罗摩子生起悚惧心,在精进地修习一段时间后,他自己也真正地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 M.i, p.222; MA.ii, p.78; MṬ.ii, pp.139-40.

[10] M.i, pp.220-3; MA.ii, pp.76-8; JA.i, p.78.

[11] “Uruvelā”(优楼频螺):“uru”(伍鲁)意为“大”;“velā”(维拉)意为“沙”。“Uruvelā”(优楼频螺)意为“大沙”,也就是“大沙堆”的意思。

据说,在过去没有佛陀出世的时期,有一万名良家之子出家为隐士,他们住在这里。

有一天,他们在集会时制订了一条规约:“身业和语业,即使是他人,也容易看得出来;但意业别人就很难察觉到了。所以若有人生起欲寻、恚寻或害寻的邪思惟,不需要他人指责,只要自责后,用钵或碗等容器装沙,把沙带过来倒在这里,以此作为惩罚。”

从那时起,若有人生起邪思惟,就用钵或碗等容器装沙,倒在那里,日积月累,那里就变成一座大沙堆。后来人们把那座沙堆围起来,作为建塔庙处。MA.ii, pp.78-9.

[12] 二十九年前,为刚出生的悉达多王子占相的八位博学婆罗门,其中七位年纪已经老大,所以憍陈如回到家后,去找那七位婆罗门的儿子一起出家修行,等待菩萨出家成佛,但只有四位婆罗门之子愿意一起出家。这四位便是跋提、跋波、摩诃那摩和阿说示。

《本生经注》提到,他们五位是听到悉达多王子出家的消息后才出家的;但《阐明实义复注》则提到,他们四位婆罗门之子认为,一旦成家立业后,便不容易出家修行,因此他们四位当时就决定与憍陈如一起出家,住在森林修行,等待菩萨长大、出家、成佛。JA.i, pp.66-7; SārṬ.iii, p.162.

[13] M.i, p.299; ii, p.277; ii, p.424.

[14] 魔罗(Māra),有烦恼魔、五蕴魔、行作魔、天子魔、死魔的五种魔;这里是指自在天子魔。 VinA.i, p.96; MA.iii, p.277; Vism.i, p.204

[15] 欲寻、恚寻和害寻,又称为欲贪思惟、瞋恚思惟和恼害思惟。

欲贪思惟是把心投入欲乐的所缘;亦即去追忆、挂念、沉溺于快乐且能生起欲贪的所缘。

瞋恚思惟是把心投入自己不喜欢的所缘;亦即思惟一些不愉快的事。

恼害思惟是指经常想着要伤害,想着要报复;亦即内心充满伤害的不好想法。

[16] SN.pp.341-3, v.427-51; SNA.ii, pp.114-21.

[17] M.i, pp.313-4; ii, pp.289-90; ii, pp.435-6; JA.i, pp.78-9.

[18] “八圣道支(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八圣道支,又名趣向苦灭之道或趣向涅槃之道,即通往涅槃的修行方法。

八圣道支的八法,个别为“道支”,合起来为“圣道”。

八圣道支,又译为八支圣道、八圣道分。北传佛教取八支各有“正”字,故俗称为“八正道”。

[19] A.ii, p.209.

[20] 她嫁给波罗奈城(Bārāṇasī)一位门当户对的大富长者子,后来他们生了耶舍。

[21] 善生夫人的夫家波罗奈城距离优楼频螺森林大约220公里,常人步行速度无法一两天内抵达。因此,善生夫人供养菩萨乳饭,应该是回军镇娘家准备,然后带到优楼频螺森林的榕树下供养的。

[22] JA.i, pp.69-82; BuA.pp.326-36; ApA.i, pp.71-8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