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略传 第十一章
觅寂尊者编著 淑香绘图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第十一章 佛陀的眷属
佛陀的出身
我们的佛陀出身于释迦族(Sākya),首都位于迦毘罗卫城,祖父为狮子颊王(Sīhahanu),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耶王后,姨母为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同父异母弟弟为难陀王子,同父异母妹妹为孙陀利难陀公主,出家前的妻子为耶输陀罗公主,儿子为罗睺罗。
佛陀出身于刹帝利种姓,属于大选王(Mahāsammata)后裔之一的欧咖卡王族(Okkāka),具有纯正的刹帝利血统。
虽然佛陀出身于释迦族,但由于佛陀的族姓为乔达摩(Gotama),因此人们称我们的佛陀为乔达摩,巴利典籍称我们的佛陀为乔达摩佛。
在巴利典籍中提到的王(rāja)和王子(kumāra; rājakumāra),并不一定是人们所认知的国王和王子,有时是指诸侯和他们的儿子,或者类似中国的王爷和小王爷。例如在《小诵经注》提到:“在世尊出现世间时,这座毘舍离城是既富有且繁荣的。在那里的统治者有七千七百零七个王;同样地,也有同样数目的小王(yuvarāja,年青的王)、将军、财务官等,如说:‘当时,毘舍离城是既富有且繁荣的,人口众多、人口稠密,而且容易乞食,该国有七千七百零七座宫殿、七千七百零七栋楼阁、七千七百零七座公园及七千七百零七个池塘。[1]’”
释迦族的统治体系为释迦国(Sakkaraṭṭha; Sakkajanapada),其首都为迦毘罗卫城,是憍萨罗国的隶属国。
许多巴利典籍提到迦毘罗卫城与天臂城同属于释迦国或释迦族,例如《大史》(Mahāvaṃsa)就把天臂城的天臂王称为释迦天臂(Devadahasakka),把他儿子安佳纳王称为释迦安佳纳(Añjanasakka)。佛陀的母亲摩耶王后就是天臂城安佳那王的长女;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王妃是安佳纳王的孙女,善觉王的女儿。
净饭王
净饭王(Suddhodana)是我们菩萨悉达多王子的父亲,族姓为乔达摩,是释迦国的国王,首都为迦毘罗卫城。他的父亲是狮子颊王(Sīhahanu),母亲为卡迦娜王后(Kaccānā);他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
年轻时,净饭王迎娶天臂城的摩耶公主和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公主两姊妹为妻。即位后,净饭王立摩耶夫人为王后;直到净饭王将近六十岁,摩耶王后才生悉达多王子;大约三四天后,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王妃也生了难陀王子。摩耶王后在生了悉达多王子的七天后去世,净饭王立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为王后。此外,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在生了难陀王子后,也生了一个女儿──孙陀利难陀公主。
在博学婆罗门的预言下,净饭王深信菩萨悉达多王子将会成为转轮王或成佛,他特意安排提供各种奢华的生活,以防止王子出家成佛,并期待悉达多王子成为转轮王。
后来菩萨王子出家成佛,净饭王的次子难陀王子也在结婚的当天随佛出家,更在佛陀返回迦毘罗卫城的第七天,年仅七岁的唯一孙子罗睺罗也随佛出家,这完全断了他的希望,最后释迦族更惨遭几近灭族之灾。
佛陀返回迦毘罗卫城的第二天,净饭王听了佛陀所开示的“奋起莫放逸……”的偈颂后,证得须陀洹果。当天中午,净饭王听了佛陀所开示的“行正法善行……”的偈颂后,证得斯陀含果。
罗睺罗出家的两三天后,净饭王听了佛陀所开示的《大护法本生经》后,证得阿那含果。
佛陀第五个雨安居在毘舍离城大林的重阁讲堂(Kūṭāgārasālā)度过。佛陀住在重阁讲堂期间,净饭王生了重病,佛陀前来探望,并为他说法;净饭王躺在寝宫的白色伞盖下证得阿罗汉果,并在当天般了涅槃。
净饭王未曾住在阿兰若精勤地禅修,他般涅槃时已是百岁之龄[2]。
摩耶王后
摩耶王后(Mahāmāyā,摩诃摩耶)为释迦族天臂城大善觉王(Mahāsuppabuddha)又名安佳那王(Añjana)的长女,母亲为善相王后(Sulakkhaṇā)又名耶输陀罗王后(Yasodharā),她有一个摩诃波阇波提妹妹和丹达巴尼(Daṇḍapāṇi)及善觉(Suppabuddha)两个弟弟。
摩耶公主与妹妹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公主年轻时都嫁给净饭王为妻。
根据缅甸佛教的传统说法,摩耶王后在五十五岁又四个月时怀我们的菩萨。《中部˙不可思议未曾有经》的注释提到,处于年轻时期的有情众生贪欲炽盛,那个阶段的孕妇比较无法保护胎儿,胎儿容易多病,因此菩萨的母亲是在中年时期的第三阶段怀孕的[3]。
在《维山达拉本生经》的注释提到,摩耶王后在九十一劫前的毘婆尸佛(Vipassī)教法期间,她是曼督玛王(Bandhuma)的长女,她供养佛陀无价的檀香粉后,在毘婆尸佛前发愿未来成为佛陀的母亲[4]。
摩耶王后在怀菩萨前,做了大布施,受持八戒,并做了一个预示菩萨入胎的梦。她梦见一头白象拨开她的右胁,进入母胎。醒来之后,摩耶王后把她的梦境告诉净饭王,净饭王请博学的婆罗门为王后占梦。
在菩萨悉达多王子出生后的第七天,摩耶王后寿终去世,投生兜率天,成为名叫删喜足(Santusita,善喜足)的天子。
佛陀在成佛后的第七个雨安居,前往三十三天开示阿毘达磨,主要的听众便是删喜足天子;他在听完阿毘达磨的开示后,证得须陀洹果。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Mahāpajāpati Gotamī)为释迦族天臂城大善觉王又名安佳那王[5]的次女,母亲为善相王后又名耶输陀罗王后[6],她的姊姊为摩耶公主,两个弟弟为丹达巴尼王子和善觉王子。
乔达弥(Gotamī)是她的名字,意为乔达摩家族的女儿;“Mahāpajāpati”直译为“大人主”,意为“伟大后代的母亲”,因为占相婆罗门为她们两姊妹占相时,预言她两姊妹所生的儿子将会成为转轮王。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公主和姊姊摩耶公主年轻时都嫁给净饭王为妻。
我们菩萨出生后的第七天,摩耶王后去世,投生兜率天,净饭王便立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为王后。当时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自己也生了难陀王子,但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难陀王子交给保姆喂养和照顾,亲自喂奶并照顾菩萨悉达多王子。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除了生难陀王子外,也生了孙陀利难陀公主。
后来,菩萨出家后成佛,佛陀为了摄益世间的有情众生,返回迦毘罗卫城。在佛陀返回迦毘罗卫城的第二天,净饭王听了佛陀所开示的“行正法善行……”的偈颂后,证得斯陀含果;而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则证得须陀洹果。
在佛陀返回迦毘罗卫城的第三天,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的儿子难陀王子随佛出家。
在佛陀第五个雨安居住在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期间,净饭王生了重病,佛陀前来探视并为他说法,净饭王在白色伞盖下证得阿罗汉果,并在当天般了涅槃。当时,虽然已是年近九十的高龄[7],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生起想要出家的心。
虽然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向佛陀请求出家,但接连被佛陀拒绝了三次。
在平息释迦族赤牛河争水的纠纷后,有五百名释迦族青年出家为比丘。那五百位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后,他们出家前的那五百名释迦族贵族夫人也齐心全都想要与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一同出家。
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和五百位释迦族妇女在迦毘罗卫城的王宫自行剃除头发,披上染色袈裟,然后从迦毘罗卫城徒步走到毘舍离城的大林重阁讲堂。
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想到佛陀拒绝女众出家,又想到自己现今的模样,便站在讲堂外哭了起来。
阿难尊者看到后,问她为何在此哭泣;知道原委后,自愿前往佛陀那里代为请求允许女众出家。在阿难尊者的劝说下,佛陀才勉强答应,让她们依八敬法(aṭṭha garudhamma)出家为比丘尼。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出家后,来到佛陀那里,佛陀向她说法,并教导她禅修业处。在精勤地禅修一段时间后,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长老尼证得连同六神通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果;其余五百位比丘尼后来在听了《难陀迦教诫经》(Nandakovāda Sutta)[8]后,证得连同六神通的阿罗汉果。
后来,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在有比丘尼在场的场合中宣布:“诸比丘,在我的比丘尼弟子中,(出家)年久〔耆宿〕第一者,即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9]。[10]”
佛陀住在毘舍离城大林的重阁讲堂时,一百二十岁高龄的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长老尼住在毘舍离城内的比丘尼寺院。她从果定出定后观察自己的寿行,得知自己不久即将般涅槃后,先去告知同梵行的五百位比丘尼,再与她们一同前往佛陀那里,向佛陀报告此事。在向佛陀做最后的礼敬后,回到比丘尼住处,般了涅槃[11]。
耶输陀罗王妃
耶输陀罗公主(Yasodharā)的父亲是释迦族天臂城的善觉王,母亲是无量王后(Amitā; Amittā; Pamitā),弟弟是提婆达多王子。耶输陀罗公主是我们菩萨悉达多王子的表妹。
早在四阿僧祇与十万劫前,耶输陀罗公主的前身为名叫善友的婆罗门少女,她布施善慧智者五朵莲花,把三朵莲花留着自己供养燃灯佛,并发愿生生世世成为善慧智者的伴侣,助他圆满菩提资粮[12]。
十万劫前,在胜莲花佛的教法期间,耶输陀罗公主的前身在聆听胜莲花佛开示时,听到一位比丘尼是佛陀教法中得大神通第一的比丘尼,于是她修增上善行,发愿未来也能成为佛陀教法中大神通第一的比丘尼。
耶输陀罗公主与我们的菩萨悉达多王子同一天出生。据说她有上等黄金般的肤色,因此她少女时代的名字为贤金(Bhaddakañcanā),又名耶输陀罗。十六岁时她与悉达多王子结婚,二十九岁时生了罗睺罗后,人们称她为罗睺罗母(Rāhulamātā);但从出家为比丘尼的那时起,人们改称她为贤迦旃延(Bhaddakaccānā; Bhaddākaccānā)。
菩萨悉达多王子在罗睺罗出生的那天离开王宫出家,历经六年的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成佛。佛陀为了摄益有情众生,行化世间,在成佛后的第二年返回迦毘罗卫城,度化释迦族的亲族。
在净饭王般涅槃后,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与五百名释迦族夫人一同出家为比丘尼。
当时,耶输陀罗王妃也来到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长老尼的跟前,出家为比丘尼。
出家后,贤迦旃延长老尼精勤地修习止观禅法,在提升观智后,证得阿罗汉果。贤迦旃延长老尼在证得阿罗汉果后,最擅长于修习神通,她在一跏趺坐以一个转向心(āvajjana),能忆念过去世一阿僧祇与十万劫。
在每尊佛的教法期间,只有四位弟子是大神通者,能忆念一阿僧祇与十万劫;其他弟子最多只能忆念十万劫。我们乔达摩佛教法中的四名大神通弟子为: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两家尊者(Bākula)和贤迦旃延长老尼。
后来,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在有比丘尼在场的场合中宣布:“诸比丘,在我的比丘尼弟子中,得大神通第一者,即贤迦旃延[13]。[14]”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鹫峰山时,七十八岁的贤迦旃延长老尼住在王舍城的尼众寺院。她思惟净饭王、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长老尼及众多闻名且具有大神通的大长老和长老尼已经般涅槃;在观察自己的寿行后,得知自己的寿命将尽。于是与众多比丘尼一同前往佛陀那里,向佛陀报告自己即将般涅槃之事。贤迦旃延长老尼向佛陀请求忏悔,并诉说四阿僧祇与十万劫以来的种种愿行和经历,在向佛陀做最后的礼敬后,回到比丘尼住处,在当天晚上般了涅槃[15]。
难陀尊者
难陀(Nanda)的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同父异母哥哥是菩萨悉达多王子,妹妹为孙陀利难陀公主,未婚妻为国美公主(Janapadakalyāṇī)。
十万劫前,在胜莲花佛的教法期间,难陀王子的前身在聆听胜莲花佛开示时,听到一位比丘是佛陀教法中守护根门第一的比丘,于是他修增上善行,发愿未来也能成为佛陀教法中守护根门第一的比丘。
佛陀为了摄益有情众生,行化世间,在成佛后的第二年返回迦毘罗卫城,度化释迦族的亲族。
佛陀返回迦毘罗卫城的第三天,难陀王子随佛出家。原本那天是难陀王子灌顶为王、赐与寝宫和结婚的日子,在他跟随佛陀离开王宫时,他的未婚妻国美公主向他高声喊说:“王子,请您快点回来吧!”由于国美公主的话一直在难陀尊者的耳边萦绕,使他无法专心修梵行,他经常想像国美公主就站在自己不远的地方。
后来,给孤独长者皈佛证果,并供养胜林给孤独园给以佛陀为首的僧团。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期间,由于难陀尊者的出家并非出于真心自愿,也未能获得出家的安乐,而且念念不忘国美公主,因此他不乐修梵行,想要还俗,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比丘们。
佛陀得知后,将难陀尊者叫过来,问其缘故。难陀尊者就把当年自己即将离开王宫时,国美公主呼唤自己的话一直在脑海中萦绕一事,告诉佛陀。
为了抒解难陀尊者的烦闷与苦恼,佛陀告诉他说:“来吧,难陀,我们到天界去!”
难陀尊者说:“尊者,有神通的人才能去天界,我怎么能去呢?”
佛陀说:“你只要生起想要去天界的心就能够去,并见到天界的事物。”
于是,佛陀抓着难陀尊者的手臂,以神通力带他到三十三天。途中,佛陀让难陀尊者看到一只耳朵、鼻子和尾巴被烧坏的母猴坐在一株被火烧过田野的烧焦树桩上,然后他们来到帝释天王的天宫。
当时,有五百个鸽子脚[16]般的天女前来侍候帝释天王。那时佛陀问难陀尊者说:“难陀,你看到那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吗?”
难陀尊者回答说:“看见了,尊者。”
佛陀问说:“难陀,你认为如何,是释迦女国美公主比较美丽、好看、动人,还是那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比较美丽、好看、动人?”
难陀尊者回答说:“尊者,跟这五百个天女比起来,释迦女国美公主就像耳朵、鼻子和尾巴被烧坏的母猴一般,她不及这五百个天女的十六分之一,甚至不及十六分之一的一分,这五百个天女确实比较美丽、好看、动人。”
佛陀说:“难陀,乐于修梵行吧!难陀,乐于修梵行吧!如果你这么做,我保证你能获得如此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
难陀尊者说:“尊者,假如世尊保证我能获得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尊者,我将乐于随世尊修梵行。”然后,佛陀带难陀尊者回到胜林给孤独园。
自从回到胜林给孤独园后,为了得到天女,难陀尊者日夜努力地修沙门法。
当时,佛陀交代比丘们说:“你们到难陀住处的附近去谈论说:‘据说有个比丘得到佛陀的保证,为了拥有天女而努力地修沙门法。’”
比丘们说:“是的,尊者。”
于是,比丘们来到难陀尊者耳朵听得到的范围谈论说:“据说难陀尊者是雇佣者,据说难陀尊者是买主,他为了天女而修梵行。据说世尊已经保证他能获得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作为奖赏。”
当时,难陀尊者由于同修的比丘们视他为雇用的佣人和生意人而感到苦恼、羞耻和厌恶,于是住于独处、远离、不放逸、热忱、自励,不久就达到良家之子从在家出家、过着无家生活的最终目的,即现法中达成住于以自证知来作证梵行的目的,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复此界(受生修道)。”当时,难陀尊者成为一位阿罗汉。
难陀尊者证得阿罗汉果后,有一位已证阿罗汉果的梵天神在中夜时分来到佛陀那里,告诉佛陀关于难陀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一事,而佛陀自己也已经了知此事。
隔天,难陀尊者来到佛陀那里,向佛陀说:“尊者,关于之前世尊保证我能获得五百个鸽子脚般的天女一事,尊者,我想请世尊解除这个承诺。”
佛陀告诉难陀尊者,他已经知道难陀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一事,而且梵天神也已经来告知此事。由于难陀尊者的心已经从诸漏中解脱出来,这个诺言已在那一刻自动解除了[17]。
后来,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在比丘僧团中宣布:“诸比丘,在我的比丘弟子中,守护根门第一者,即难陀。[18]”
关于难陀尊者守护根门第一,在佛陀的圣弟子中,并没有不守护根门者;但难陀尊者对于想要看的一切事物,都保持正念和正知:无论他看向东、西、南、北、上、下、横向或其他任何方向,他不让贪、瞋等诸恶不善法生起[19]。他在守护六根门方面,是所有比丘弟子中第一的。
孙陀利难陀公主
孙陀利难陀公主(Sundarīnandā)的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哥哥为难陀王子,同父异母哥哥为菩萨悉达多王子。她的本名为难陀(Nandā),后来由于长得美丽动人,因此又称为孙陀利难陀、姿色难陀(Rūpanandā)和国美(Janapadakalyāṇī)[20]。
孙陀利难陀公主的父亲净饭王般涅槃后,她的母亲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想要出家,于是与五百名释迦族夫人一同出家为比丘尼。
孙陀利难陀公主心想自己的大哥舍弃王位后出家成佛,自己的母亲、二哥和大嫂也都出家,于是她也来到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长老尼的跟前,出家为比丘尼。但孙陀利难陀的出家,是出于对亲情的执念,而非信心。
孙陀利难陀比丘尼出家后,认为佛陀贬抑、轻视美色,并以各种方式指出美貌的过失,但自己对自身的美貌特别骄傲与执着,因此她不像其他比丘尼般前往佛陀那里聆听开示和教诫,而是请其他比丘尼代自己前往。
佛陀得知后,宣布比丘尼必须亲自聆听教诫,不得请人代替。
在孙陀利难陀比丘尼前来聆听教诫时,佛陀运用神通,变现出一个十分美丽的女人拿着棕榈扇站在佛陀身旁为佛陀扇风。
孙陀利难陀比丘尼看到那个美女,对自己美貌的骄傲消失殆尽。她心想自己的美貌不及那个女子的十六分之一,甚至不到她的两百五十六分之一,自己的美貌完全无法与那个女子相比。她自责自己的无知,没有来亲近佛陀。
佛陀了知她的宿世善根和愿行,于是开示:
“此城骨所建,涂以血与肉,
储藏老与死,及慢并虚伪[21]”
这首偈,以及
“行走或站立,端坐或躺卧,
弯曲或伸展,此是身动作”
为首的《经集˙胜利经》(Vijaya Sutta)[22]。在提升观智后,她证得阿罗汉果。
证得阿罗汉果后,孙陀利难陀比丘尼经常进入禅定。由于经常禅修及宿世愿行,她在入禅方面,比丘尼当中无人能及,因此获得比丘尼弟子中入禅第一的头衔[23]。
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Rāhula)是我们的菩萨悉达多王子出家前与耶输陀罗王妃的儿子,他出生于西元前595年阿沙哈月的月圆日[24]。由于菩萨听到耶输陀罗王妃生了小王子的消息后就感叹地说:“障碍出生了!枷锁出生了!”于是净饭王把刚出生的小孙子取名为罗睺罗。
我们的菩萨成佛后,转正法轮,行化世间,在成佛后的第二年返回迦毘罗卫城。在佛陀抵达迦毘罗卫城的第七天,罗睺罗小王子随佛出家。罗睺罗在七岁时出家,他是我们佛陀教法中第一位沙弥。
罗睺罗出家为沙弥后,除了他的戒师舍利弗尊者经常教导他外,佛陀也经常亲自教导、教诫他。
起初佛陀教导罗睺罗沙弥一切诸佛教导初学者的教法:“一是什么?一切有情依食而住”等的〈问沙弥文〉(Sāmaṇerapañha; Kumārapañha,问童子文),使他了解出家人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
在罗睺罗七岁时,为了避免孩童时期的罗睺罗开玩笑时撒谎,佛陀向他开示《芒果树苗教诫罗睺罗经》(Ambalaṭṭhikarāhulovāda Sutta)。这部经的简要内容如下:
有一次,年仅七岁的罗睺罗尊者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最旁边的芒果树苗楼修远离。当时,佛陀在傍晚时分从果定出定,前往芒果树苗楼罗睺罗尊者居住的地方。
看见佛陀从远处过来,罗睺罗尊者准备好座位和洗脚水。佛陀抵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着洗脚。罗睺罗尊者礼敬佛陀后,坐在一旁。
当时,佛陀在水盆中留少量残余的水,然后问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你看见这水盆中留有少量的水吗?”
罗睺罗尊者回答说:“是的,尊者。”
佛陀说:“罗睺罗,那些无耻地故意妄语者,其沙门法也如此少量。”
然后佛陀将少量的残余水倒掉,问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你看见少量的残余水被倒掉吗?”
罗睺罗尊者回答说:“是的,尊者。”
佛陀说:“罗睺罗,那些无耻地故意妄语者,其沙门法也如此丢弃。”
然后佛陀把那个水盆翻倒过来,问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你看见这个翻倒覆盖的水盆吗?”
罗睺罗尊者回答说:“是的,尊者。”
佛陀说:“罗睺罗,那些无耻地故意妄语者,其沙门法也如此翻倒。”
然后佛陀将那个水盆翻正过来,问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你看见这水盆空虚、空无吗?”
罗睺罗尊者回答说:“是的,尊者。”
佛陀说:“罗睺罗,那些无耻地故意妄语者,其沙门法也如此空虚、空无。”
接着佛陀以优秀的王家战象作战时会不惜牺牲生命地尽全身之力来作战的比喻,告诉罗睺罗尊者,无耻地故意妄语者是无恶不做的;要求罗睺罗尊者,即使开玩笑也不打妄语。
然后佛陀问说:“罗睺罗,你认为镜子有什么用?”
罗睺罗尊者回答说:“尊者,可用来省察。”
佛陀说:“同样地,罗睺罗,经过一再地省察后才能以身造业、以语造业和以意造业。罗睺罗,在你想以身造业时,应先省察:‘我想以身造此业,这种行为是否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双方造成伤害呢?这是不善身业,有苦果、苦报吗?’
罗睺罗,假如你在省察时知道这种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双方造成伤害,这是不善身业,有苦果、苦报。罗睺罗,像这样的行为绝不应做。
罗睺罗,当你在省察时知道这种行为既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不会对双方造成伤害。这是善身业,有乐果、乐报。罗睺罗,像这样的行为你应该做。
罗睺罗,当你正在以身造业时也应如此进行省察,对不善的行为应该停止,善的行为应该继续做。
当你以身造了业之后也应进行省察,对不善的行为应该向导师、智者或同梵行者忏悔、发露、表白,并好好地防护未来不再重犯。对善的行为即可因此住于欢喜和愉悦,日夜随学诸善法。对于造作语业和意业也是如此。”
佛陀也要求罗睺罗尊者一再地省察后,净化自己的身业、语业和意业。
罗睺罗尊者十八岁时,有一天上午,他跟随佛陀前往舍卫城托钵。看到佛陀色身相好庄严,罗睺罗尊者也对自己的庄严色身生起贪爱。佛陀觉察后,向他开示《大教诫罗睺罗经》(Mahārāhulovāda Sutta)。
佛陀成佛后的第十四年,罗睺罗尊者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在受具足戒后不久,佛陀知道罗睺罗尊者的解脱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在用餐后带他前往盲人林(Andhavana,安陀林),向他开示《小教诫罗睺罗经》;开示结束时,罗睺罗尊者证得阿罗汉果。
据说,从出家的那天起,罗睺罗尊者每天清晨起床后都会抓一把沙子撒向天空,并说:“愿我今天能从佛陀、戒师和老师们那里,获得像沙粒般这么多的教诫和教导!”因此,后来佛陀在比丘众中宣布:“诸比丘,在我的比丘弟子中,好学第一者,即是罗睺罗。[25]”
佛陀经常教导罗睺罗尊者,例如收录在《小部》的《问沙弥文》、《经集˙罗睺罗经》,收录在《中部》的《芒果树苗教诫罗睺罗经》、《大教诫罗睺罗经》、《小教诫罗睺罗经》和收录在《相应部》的《罗睺罗相应》等[26]。
其中,《问沙弥文》和《芒果树苗教诫罗睺罗经》是在罗睺罗尊者七岁时开示的;《经集˙罗睺罗经》和《相应部》的《罗睺罗相应》是在他七岁至二十岁之间开示的;《大教诫罗睺罗经》是在他十八岁时开示的,而《小教诫罗睺罗经》是在他二十岁时开示的[27]。
罗睺罗尊者并不长寿,他比佛陀和舍利弗尊者早般涅槃;据说罗睺罗尊者是在三十三天般涅槃的[28]。
————————————————————
[1] Vin.iii, p.377; KhpA.p.135.
《小诵经注》所引的这段经文,是《律藏˙大品˙衣犍度》的经文。毘舍离城是跋耆国(Vajji)的首都。
[2] VinA.iii, pp.286-9; JA.i, pp.99-106; ApA.i, pp.100-6.
[3] MA.iv, p.130.
佛陀时代人类的寿量为一百岁,因此缅甸会有摩耶王后在五十五岁又四个月时怀菩萨的说法。即使不是如此,摩耶王后大约也在四十岁至五十岁左右怀菩萨的。我们尊重缅甸的传统说法,更尊重这些长老并不是没有根据胡乱说的。
[4] JA.vii, pp.242-3.
[5] 《增支部注》和《长老尼偈注》提到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的父亲为大善觉王(Mahāsuppabuddha);而《本行》和《大史》则提到她的父亲为安佳那王(Añjana)。AA.i, p.262; ThigA.p.144; Ap.ii, p.215,v.214; Mhv.p.9.
[6] 《本行》提到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的母亲为善相王后(Sulakkhaṇā);而《大史》提到她的母亲为耶输陀罗王后(Yasodharā)。Ap.ii, p.215,v.214; Mhv.p.9.
[7] 根据缅甸佛教的说法,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在九十五岁时出家为比丘尼。
[8] M.iii, p.314.
[9] A.i, p.26.
[10] AA.i, pp.261-4.
[11] Ap.ii, p.214.v.192; ThigA.pp.147-55.
[12] Ap.ii, pp.268-9.
[13] A.i, p.26.
[14] AA.i, pp.289-90.
[15] Ap.ii, pp.264-78.v.314-485.
[16] “鸽子脚(kakuṭapādāni)”:是指鸽子脚般红色的脚。据说,她们全都是迦叶佛的弟子,她们的脚犹如涂油般细致美丽。
[17] 故事详见《自说经》、《自说经注》、《增支部注》、《法句经注》和《本生经注》等。 Ud.pp.101-4; UdA.pp.150-61; AA.i, pp.244-6; DhpA.i, pp.74-8; JA.ii, pp.83-6.
[18] A.i, p.26.
[19] 详见《增支部˙八集˙难陀经》。 A.iii, p.14.
[20] 后来也有另一个孙陀利难陀(Sundarīnandā)出家为比丘尼,请勿把这两人混淆;而国美(Janapadakalyāṇī)只是她的外号,请勿与难陀尊者的未婚妻国美公主混淆。
根据《律藏》的记载,后来出家的那个孙陀利难陀比丘尼和她的三个姊妹都在比丘尼僧团出家。她犯了几条戒,而且有几条比丘尼戒是因她制定的。
不仅如此,《经集注》在解释《胜利经》时提到,跟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出家名为“难陀(Nandā)”的比丘尼共有三人:一位是难陀尊者的妹妹(缅甸版为阿难尊者的妹妹,但《增支部注》提到她是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生的)难陀公主,也就是孙陀利难陀;一位是释迦族安稳王(Khemaka)的女儿殊妙难陀公主(Abhirūpanandā,胜色难陀);另一位是国美难陀公主(Janapadakalyāṇī nandā),又称为姿色难陀公主(Rūpanandā),也就是难陀尊者的未婚妻国美公主。
由于她们的故事、名字和外号很类似,加上缅甸、锡兰等版本的拼字稍有不同,因此很容易造成混淆。
其实,如果综观《增支部注》、《长老尼偈注》、《法句经注》和《经集注》的故事及对人、事、物的描述,这里的难陀公主(Nandā)应该是指国美公主(Janapadakalyāṇī),也就是难陀尊者的未婚妻。但由于《增支部注》提到这位难陀公主是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的亲生女儿,《长老尼偈注》和《法句经注》也提到“我的长兄舍弃王位出家,成为世间最上人的佛陀”,因此我们不得不把这位比丘尼中入禅第一的难陀长老尼,定位为难陀尊者的妹妹。由于《长老尼偈注》把这位入禅第一的难陀长老尼指名为孙陀利难陀(Sundarīnandā),因此我们把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所生的女儿、难陀尊者的妹妹──难陀公主,安上“孙陀利难陀”。 Vin.ii, p.273; AA.i, p.280; ThigA.p.83; DhpA.ii, p.72; SNA.i, p.233.
[21] Dhp.p.36, v.150.
[22] SN.p.307, v.195.
[23] AA.i, pp.280-1; ThigA.pp.83-9.
[24] 相当于西元前595年农历六月十五日。
[25] A.i, p.24.
[26] M.ii, p.77; p.83; iii, p.324; MA.iii, pp.88-9; S.i, p.439; Khp.p.3; SN.p.328, v.337-44.
[27] AA.i, pp.197-203; ThagA.ii, pp.20-4.
[28] DA.ii, p.139; SA.iii, p.24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