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略传 第八章(插图待续)

觅寂尊者编著 淑香绘图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第八章 第三年至第二十年的行化

助难陀尊者证阿罗汉果


这一年,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难陀尊者因为念念不忘出家前的未婚妻──国美公主呼唤自己的话语,所以不乐修梵行,想要还俗。

佛陀知道此事后,把难陀尊者带到三十三天,以担保五百个天女为修梵行的回报来方便激励难陀尊者精进修行。

后来难陀尊者由于羞于比丘们取笑而守护根门精勤地修行,不久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1]

度化火授婆罗门及其弟子


有一名火授婆罗门(Aggidatta brāhmaṇa),他是大憍萨罗王的国师。大憍萨罗王去世后,波斯匿王子(Pasenadi)继承王位,请火授婆罗门续任国师。

火授婆罗门认为自己不可能永保恩宠,于是出家为沙门。有一万个男子跟随他出家,他们住在鸯伽国、摩竭陀国和俱卢国(Kuru)三国的交界处[2]

火授婆罗门教诫他的一万个弟子说:“弟子们,假使你们心中生起欲寻、恚寻等邪思惟的话,就到河里拿取一把沙上来,放在这里。”他的弟子们按照他的话来做,日子一久,那里便堆积成一座沙丘。

有一条蛇伞龙王(Ahichatta)为了供养而占据那座沙丘。

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清晨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见到火授婆罗门及其弟子们出现在自己的视域;观察后,得知他们有证得阿罗汉的亲依止缘。于是就派大目犍连尊者先去降伏他们,自己随后也会过去。

大目犍连尊者先降伏沙丘的龙王,火授婆罗门及其弟子们知道后,十分仰慕。

这时佛陀前来,向他们说法;开示结束时,火授婆罗门及其弟子全都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果。他们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以“来吧比丘”的方式度他们出家为比丘[3]

度化裸体吃粪的旃普卡


旃普卡(Jambuka)出生在王舍城的一户富有人家。由于他在迦叶佛时代造下嫉妒一名客阿罗汉比丘的不善业,导致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受苦。虽然后来投生为人,但从刚学会走路的那时起,他就只吃粪便,不吃食物;全身裸露,不穿衣服;只睡地上,不睡床上。

长大后,旃普卡跟随活命外道出家,活命外道发现他吃粪便后,就将他赶出去。离开活命外道后,他对外佯称自己只以空气为食,所以大口常开;大地无法负荷他的重量,所以单脚站立;自己不用坐下,也不用躺在床上睡觉。他假装除了用草叶尖端沾一点奶油或蜂蜜滴在舌头上之外,不接受其他饮食供养。但事实上,他在晚上偷偷地吃粪便。然而,他的苦行名声远播四方。

旃普卡裸体、吃粪、拔发、睡地上经过了五十五年的时间。

有一天清晨,佛陀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知道旃普卡有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阿罗汉的亲依止缘,于是前往旃普卡那里,住在他住处附近的一个山洞。

当天晚上,旃普卡看到许多威光显赫的天神前来拜见佛陀,内心深感佩服,于是隔天早上去请教佛陀。佛陀直接告诉他造成现世长期苦行的过去世恶业,劝他放弃错误的行为。

在佛陀开示时,旃普卡对自己的裸体生起羞愧之心。佛陀给他一块沐浴的布,让他遮蔽身体。旃普卡礼敬佛陀后,佛陀为他次第说法;开示结束时,旃普卡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果。旃普卡向佛陀请求出家和受具足戒,佛陀以“来吧比丘”的方式度他出家为比丘。

当时,鸯伽国与摩竭陀国的居民带着供养物品来拜见旃普卡尊者;尊者展示神通并顶礼佛陀,然后宣称佛陀是自己的导师。佛陀向大众说法,然后开示这首偈:

“虽愚者月复一月,仅吃草叶端之食;

不如观照行法者,十六分之一殊胜。”

开示结束时,八万四千众生证得法现观[4]

开示《宝经》平息毘舍离三种灾难


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时,毘舍离城(Vesālī)发生了饥荒、非人[5]和瘟疫三种灾难。为了平息这三种灾难,国王与大臣们讨论后,决定迎请佛陀前来毘舍离城。

佛陀观察后,得知将有很多众生得度因缘,于是在五百位比丘的伴随下前往毘舍离城。佛陀抵达毘舍离城时,帝释天王等很多有大威神力的天神也前来,因此大多数的非人四散奔逃。

佛陀进入毘舍离城后,先教授阿难尊者《宝经》,然后嘱咐阿难尊者将佛陀的钵装满水,拿着佛钵,一边绕城,一边洒水,一边念诵《宝经》。阿难尊者诵完经、绕完城后,所有非人全都逃跑离去,人民的疾病也都痊愈。

然后,佛陀对所有天神和大众开示《宝经》。开示结束时,三种灾难全都平息,八万四千众生证得法现观[6]

平息亲族赤牛河争水纠纷


释迦族的迦毘罗卫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Koliyanagara)[7]之间有一条赤牛河(Rohiṇī,卢呬尼河;卢醯尼河),两座城的农民共用这条河水来灌溉农田。

这一年,这个地区发生干旱,热季时期河水无法提供两城农民灌溉,双方为了争水源,准备动用武力来解决。

当时,佛陀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清晨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得知两城军队即将开战,了解自己前往现场,不仅可以化解双方纷争,也可以说法度众。于是在两军即将开战的傍晚时分,独自乘空来到赤牛河中央,盘腿坐在空中。

释迦族王亲看见佛陀,都放下手上的武器,向佛陀礼敬。佛陀从空中降到地面,坐在亲族在沙滩铺设的佛座上。双方大军的王臣在礼敬佛陀后,也都坐了下来。

佛陀明知故问地说:“大王,你们为何来到这里?”

两城的城主回答说:“尊者,我们不是来看河,也不是来嬉戏,我们来这里其实是为了战争。”

佛陀问说:“大王,你们冲突的起因是什么?”

他们回答说:“尊者,我们冲突是为了争水。”

佛陀问说:“大王,水有什么价值?”

他们回答说:“尊者,水的价值很低。”

佛陀问说:“大王,大地有什么价值?”

他们回答说:“尊者,大地无价。”

佛陀问说:“大王,刹帝利有什么价值?”

他们回答说:“尊者,刹帝利无价。”

佛陀说:“这是不适当的。你们为了没什么价值的水要消灭无价的刹帝利。”他们便沉默下来。佛陀继续说:“大王,你们为何要这样做?若不是我来这里的话,今天将会血流成河。你们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你们住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种怨敌之中,而我安住于无怨敌;你们住于烦恼忧愁中,而我安住于无忧恼;你们住于努力寻求五欲,而我安住于无欲无求。”接着开示这三首偈:

“我们实乐活,怨敌中无怨;

在怨敌人中,我们住无怨。

我们实乐活,忧恼中无恼;

在忧恼人中,我们住无恼。

我们实乐活,贪求中无欲;

在贪求人中,我们住无欲。[8]

接着佛陀开示《战栗本生经》、《骚声本生经》、《印度鹌鹑本生经》、《树法本生经》、《鹌鹑本生经》和《经集˙执杖经》[9]。开示结束时,众多人证得须陀洹果等。

双方听了佛陀的规劝和开示后,避免一场流血战争。迦毘罗卫城和拘利城的王室成员心想:“若不是佛陀前来开导,我们将会互相残杀,血流成河。由于佛陀,我们得以活命。如果佛陀不出家,他会成为转轮王,统治两千个岛屿环绕的四大洲;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在刹帝利的伴随下游走。然而他舍弃这些成就出家成佛,如今也应该在刹帝利的伴随下游历。”于是两城王室成员各派两百五十个王子随佛出家。

佛陀便度那五百个释迦族青年出家为比丘,把他们带到迦毘罗卫城附近的大林(Mahāvana),并住在那里。

从隔天起,佛陀在五百位比丘的伴随下轮流到迦毘罗卫城和拘利城托钵,两城居民也供养僧团丰盛的饮食。

由于他们出家并非出于自愿,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便对出家生活不感兴趣,不乐修梵行。佛陀观察后了知此事,便以神通带那五百个比丘前往喜马拉雅山[10]。那些比丘看到各种珍奇鸟兽、花草树木及山河等壮观美景后,几乎舍断对出家前妻子的贪爱执着,接着佛陀向他们开示《杜鹃本生经》[11]。开示结束时,五百位比丘全都证得连同神变通的须陀洹果。

这五百位比丘来喜马拉雅山时是靠佛陀的神通力带他们来的,而回去时全靠他们自己的神通乘空而返[12]

大集会(Mahāsamaya)


回到大林后,佛陀教导他们禅修业处,那五百位比丘聆听佛陀的教诫后,逐一地离开,前往树下精勤地修习止观禅法,他们全都在当天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果。在证得阿罗汉果后,他们又逐一地回来,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在接搭月(Jeṭṭha,逝毖吒月)月圆日[13]的夜晚,释迦国迦毘罗卫城附近的大林,有五百位刚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与佛陀聚集在此。

在这没有云、雾等五种障碍的月圆日夜晚,月亮高悬,清爽无比。佛陀出身于刹帝利,这五百位比丘也出身于刹帝利;佛陀舍弃转轮王位出家,他们也舍弃王位出家。如此,佛陀清净,空间清净,夜分清净,比丘众也清净,他们无贪、无瞋、无痴、无爱、无烦恼、寂静、调伏、解脱。

在这吉祥的时刻,一万个轮围界的大部分天神和梵天神,为了见到佛陀,礼敬佛陀,闻佛说法,以及见到这些清净僧众,前来这里聚集。由于天神数量众多,没有容纳得下他们的空间,于是他们把自己化成犹如毛端般微小。

当时,有四位较晚才到的净居天梵天神前来,各诵出一首偈来赞扬佛陀和阿罗汉之德。

接着佛陀开示《大会经》(Mahāsamaya Sutta)[14];开示结束时,一兆位天神证得阿罗汉果,无数天神证得须陀洹果等[15]
在大林重阁讲堂度第五个雨安居

在度化五百位释迦族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并向五百位比丘和诸天神开示《大会经》后,佛陀来到毘舍离城大林的重阁讲堂,度过第五个雨安居。

净饭王般涅槃


34 King Suddhodana attain arahant

佛陀住在毘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的第五个雨安居期间,净饭王生了重病。佛陀来到迦毘罗卫城的王宫探视净饭王,并为他说法。净饭王躺在寝宫的白色伞盖下证得阿罗汉果,并在当天般了涅槃[16]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请求出家


净饭王般涅槃后,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生起想要出家的心。虽然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向佛陀请求出家,但接连被佛陀拒绝了三次[17]

因平息赤牛河争水纠纷而出家的五百位释迦族年轻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后,他们出家前的那五百名释迦族贵族夫人认为自己的丈夫已经不可能再还俗回来过在家生活,在得知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想要出家的消息后,便齐心全都想要与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一同出家。

于是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夫人和五百位释迦族妇女在迦毘罗卫城的王宫自行剃除头发,披上染色袈裟,然后风尘仆仆地从迦毘罗卫城至毘舍离城徒步走了五十由旬的路程。

她们抵达毘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时,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想到佛陀拒绝女众出家,又想到自己现今的模样,便站在讲堂外哭了起来。

阿难尊者看到后,问她为何在此哭泣;知道原委后,自愿前往佛陀那里代为请求允许女众出家。

阿难尊者向佛陀请求允许女众出家,但被佛陀拒绝了三次。于是阿难尊者问佛陀,假使女人出家后是否也能证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佛陀给出肯定的答案。接着阿难尊者向佛陀诉说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对佛陀出家前的恩情,并进一步劝说让女众出家。

如此,佛陀才允许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和五百位释迦族妇女依八敬法(aṭṭha garudhamma)出家为比丘尼。

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夫人听到阿难尊者转达佛陀的话后,表示愿意顶戴受持八敬法。

接着阿难尊者回到佛陀那里,向佛陀报告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已经领受八敬法并受具足戒一事。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假使女人未能在教法中出家,梵行将能久住,正法可住立一千年;但由于女人在教法中出家的缘故,梵行将无法久住,正法只能住立五百年[18]。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为了预防教法恶事发生,所以才预先为比丘尼制定八敬法[19]

在马库拉山柯雅林度第六个雨安居


佛陀在毘舍离城大林的重阁讲堂度过第五个雨安居后,在舍卫城和王舍城等各地游历,度化有情众生,然后来到马库拉山(Makuḷa)附近的柯雅林(Khyaya)度过第六个雨安居。雨安居结束后,佛陀离开马库拉山,前往王舍城,住在竹林精舍。

宾头卢尊者运用神通取旃檀木钵


王舍城有一个大富长者在恒河嬉戏时得到一块昂贵的红旃檀木。他心想自己家中已有很多旃檀木,于是请人把旃檀木刻成钵,然后把木钵挂在六十肘尺高的竹竿上,宣告说:“愿这世间的阿罗汉乘空来取此钵!”

六师外道都自称是阿罗汉,但都没能力去拿取木钵。

第七天,大目犍连尊者劝请宾头卢˙颇罗堕尊者(Piṇḍola Bhāradvāja)去拿取木钵,于是宾头卢˙颇罗堕尊者运用神通拿到那个木钵,并在王舍城上空绕了三圈[20]

佛陀得知后,吩咐比丘把那个钵拿过来,打破后磨成粉末,给比丘们作涂眼药粉。因为此事,佛陀禁止比丘不能使用木钵,也不能向在家人展示神通[21]

展示双神变


外道们听说佛陀禁止比丘展示神通,于是公开向佛陀挑战表演神通。

其实佛陀禁止比丘在俗人面前展示神通,但并没有说自己不能展示神通。为了降伏外道的傲慢之心,佛陀决定四个月后在舍卫城的堪达芒果树(Kaṇḍamba)旁展示双神变。

接着佛陀离开王舍城,来到舍卫城胜林给孤独园。人们听到佛陀将要展示神变的消息,纷纷来到佛陀即将展示神变的地点;一万个轮围界的天神也前来聚集。

这一天正是阿沙哈月的月圆日[22]

当人天聚集之时,佛陀在空中变现出一条长一万个世界的宝制经行道(ratanacaṅkama),然后运用神通升到空中,以身体的十二个部位交替喷射水柱和火焰来展示双神变。展示双神变后,佛陀为大众说法[23]

在三十三天开示阿毘达磨度第七个雨安居


在舍卫城的堪达芒果树旁展示双神变并为大众说法后,佛陀思惟:“过去诸佛展示双神变后在哪里入雨安居?”观察后,得知在三十三天度雨安居,为母亲开示阿毘达磨。

于是佛陀右脚踏在双持山顶,另一脚踏在须弥山顶,来到三十三天,坐在昼度树(Pāricchattaka,刺桐树)下的黄色石座(Paṇḍukambalasilā,黄毛毯石座)上,以三个月的时间,无间断地向来自一万个轮围界的天神开示阿毘达磨。当时主要的听众是已经去世并投生兜率天的佛母摩耶王后,那时他已是一名男性天神。

大众看不到佛陀,就请阿那律尊者为大家观看佛陀身在何处;得知佛陀在三十三天后,就请大目犍连尊者去代大家问候佛陀。

佛陀嘱咐大目犍连尊者为大众说法,三个月后自己将返回人间。

在讲阿毘达磨时,为了维持色身,佛陀变现出一尊化佛,继续为天神讲述阿毘达磨,而自己则到人间的北俱卢洲(Uttarakuru)用餐。佛陀来到喜马拉雅山嚼了龙蔓齿木,在无恼池(Anotattadaha)洗脸,然后前往北俱卢洲托钵。托得食物后,佛陀就到无恼池[24]旁用餐。

舍利弗尊者每天都会去那里礼敬佛陀,然后询问当天佛陀在三十三天开示的内容。用完餐后,佛陀简要地向舍利弗尊者开示他在天界所说之法。

舍利弗尊者返回人间后,将自己所听到的阿毘达磨法要,传授给他的五百位比丘弟子。

佛陀在三十三天开示阿毘达磨期间,人间有方圆三十六由旬[25]的群众聚集,等待佛陀返回人间。在那三个月期间,都由给孤独长者的弟弟──小给孤独长者提供饮食所需。

雨安居结束前的第七天,大目犍连尊者来到三十三天礼敬佛陀,佛陀告诉尊者自己将在七天后[26]返回人间,从三十三天降临桑卡萨城(Saṅkassa)。

佛陀持续不断地讲述阿毘达磨三个月,开示结束时,有八千亿天神证得法现观[27];佛母摩耶王后所投生的兜率天子证得须陀洹果。

在三十三天度过雨安居并自恣后,佛陀告诉帝释天王自己即将返回人间。帝释天王随即派毘首羯磨天神下人间建造金制、宝石制(maṇimaya,摩尼制)和银制三道阶梯。方圆三十六由旬的群众在桑卡萨城聚集,等待佛陀返回人间。

从三十三天返回人间的那一天,佛陀运用显现神变。当时佛陀站在须弥山顶,眺望东方世界,数千个轮围界忽然敞开;眺望西方、北方和南方世界也是如此。当时,上至色究竟天,下至阿鼻地狱,所有众生都能互相看见,人们能看见天神,天神也能看见人,而且是平视,无需仰望。

佛陀从中间的宝石阶梯下来,欲界天神从左侧的金阶梯下来,梵天神则从右侧的银阶梯下来。帝释天王拿佛陀的衣钵,大梵天举着三由旬大的白色伞盖,苏夜摩天持牦牛尾扇子,五髻天神拿着三牛呼大的琴,奏乐以供佛。

返回人间后,佛陀向大众开示《胜千本生经》(Parosahassa Jātaka)[28],阐明舍利弗尊者无可比拟的智慧。

据说在那三个月期间,聚集在此的大众比较清楚大目犍连尊者的神通本领、阿那律尊者的天眼能力和富楼那尊者的说法善巧,但比较少人知道舍利弗尊者的智慧。于是佛陀从三十三天返回人间时,向舍利弗尊者提出一些其他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以彰显尊者的智慧[29]

金佳少女谤佛


由于佛陀展示双神变及从三十三天降下返回人间,使得佛陀与僧团的恭敬和供养与日俱增,而外道(titthiya)的恭敬和供养日渐减少。因此,外道想方设法要破坏佛陀的声誉。

当时,舍卫城有一个名叫金佳少女(Ciñcamāṇavikā)的游方外道女弟子,长得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她的外道导师们希望她能出面来破坏佛陀的名声,使佛陀失去恭敬和供养。

金佳少女答应此事,便从那一天起,每当傍晚舍卫城的居民听完法离开胜林给孤独园时,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拿着香和花鬘,朝着胜林给孤独园的方向走过去。

人们问她要去哪里时,她不直接回答,然后在给孤独园附近的外道寺庙过夜。隔天清晨,她假装好像在给孤独园过夜般走进城中。当人们问她在哪里过夜时,她谎称在给孤独园与沙门乔达摩一起过夜。

过了三四个月,她用布填在腹部,穿上红色上衣,看起来好像怀孕的样子。有些愚人就开始相信佛陀让她怀孕了。

八九个月后,她用绳子绑了一个木制半圆盆,傍晚时分,佛陀坐在法座上向大众说法时,她走进法堂,来到佛陀面前,指着佛陀说,自己已经快要分娩了,佛陀却不为她安排产房,不关心她的胎儿等等,在群众中当面诬蔑佛陀。

这时,帝释天王的宝座热了起来,他观察后,得知金佳少女正在诬蔑佛陀,便派两位天子前往化解。一位天子化身为老鼠,到金佳少女的衣服里把绑木盆的绳子咬断;另一位天子吹起风来,把她的上衣掀开,让木盆掉下来。

于是真相大白,法堂里的凡夫们愤怒地骂她、打她,将她赶出法堂。金佳少女走出法堂后,大地裂开,她立刻堕入无间地狱。

这个诽谤事件平息后,佛陀的恭敬和供养反而比以前更多了[30]

孙陀莉游方外道女谤佛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时,由于佛陀与僧团的恭敬和供养与日俱增,而外道的恭敬和供养日渐减少,因此游方外道(paribbājaka titthiya,遍行外道)派他们的女弟子孙陀莉(Sundarī)去制造绯闻来诽谤佛陀。然后再出钱雇请几个醉汉,指使他们说:“你们把孙陀莉杀死,将尸体抬到胜林给孤独园门口附近,然后用土掩埋。”他们照着办了。

接着,游方外道到波斯匿王那里告状说:“我们的女弟子孙陀莉失踪了。”波斯匿王派人去调查。

游方外道在自己掩埋的地方挖出孙陀莉的尸体,放在床板上,抬去见波斯匿王,并抬着满城游街,边走边高声叫喊,诬陷佛陀和比丘僧团说:“朋友们,快来看啊,这是沙门乔达摩的弟子们所做的!”

波斯匿王下令说:“尽快查出杀死孙陀莉的凶手。”

不久之后,那些醉汉喝醉酒,互相争吵说:“是你杀死孙陀莉,是你杀死孙陀莉的。”

波斯匿王的部下接到举报,逮捕那些醉汉,押送到波斯匿王那里。

波斯匿王问说:“是不是你们杀死孙陀莉的?”

他们回答说:“是的,大王。”

波斯匿王问说:“是谁指使你们的?”

他们回答说:“大王,是某某外道。”

波斯匿王把那些外道抓来审问,然后说:“恶徒,你们去城里高声宣布:‘是我们为了诬陷佛陀,策划杀死孙陀莉,然后嫁祸给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并没有杀人。’”

外道们照着做,整座城的居民才明白真相。波斯匿王将那些外道和醉汉全都处决。

从此以后,佛陀的恭敬和供养比以前更多了[31]

在北萨卡拉林度第八个雨安居


这年,佛陀在跋嘎国(Bhagga)孙苏玛拉笈拉城(Suṃsumāragira; Susumāragira)附近的北萨卡拉林(Bhesakaḷā)度过第八个雨安居。

度化过去五百世父母


那库拉父(Nakulapitu)是孙苏玛拉笈拉城的一位大富长者。佛陀和比丘僧团住在跋嘎国孙苏玛拉笈拉城附近的北萨卡拉林时,那库拉父大富长者和妻子那库拉母(Nakulamātu)夫人与孙苏玛拉笈拉城的居民一起前来拜见佛陀。

一见到佛陀,两夫妻就认定佛陀是他们的儿子,拜倒在佛陀足下,一起说:“儿子啊,这么长久的时间您离我们而去,到底是去哪里啊?”

据说,那库拉父大富长者曾是佛陀的过去五百世父亲、五百世叔父、五百世伯父、五百世舅舅;那库拉母夫人曾是佛陀的过去五百世母亲、五百世小阿姨、五百世大姨、五百世姑姑。由于过去长久以来的血缘关系,使这对夫妻对佛陀有强烈的亲切感,以致于把佛陀视为自己的儿子。

等这对夫妻的心恢复平静后,佛陀依他们的内心倾向为他们说法;开示结束时,他们证得须陀洹果[32]

在憍赏弥美音精舍度第九个雨安居

美音大富长者等三富翁供养三座寺院


憍赏弥城的美音(Ghosita)大富长者原为憍赏弥城首富的养子,在大富长者去世后,美音青年继任成为大富长者。

美音大富长者、库古搭(Kukkuṭa)大富长者和巴瓦利卡(Pavārika)大富长者是好朋友,他们护持五百个隐士,悉心照顾他们。那五百个隐士只在雨季的四个月住在憍赏弥城,其余八个月住在喜马拉雅山的森林中。

有一次,那五百个隐士遇到饮水和饮食的困难,受助于榕树的守护神才得以化解困境。他们请求树神现身,并询问祂成为树神的缘由。

原来,这个树神前世是给孤独长者家里的仆人,由于持半天布萨戒因缘,得以投生为树神。树神告诉他们,佛陀已经出现世间,现在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在五百隐士前往舍卫城途经憍赏弥城时,接受美音大富长者等三个富翁的供养。他们把自己即将前往舍卫城的目的告诉三个富翁,那三个富翁也想去拜见佛陀。

五百隐士先行前往胜林给孤独园,听佛说法后,他们全都证得阿罗汉果。

美音大富长者等三个富翁随后也来到胜林给孤独园,佛陀依他们的内心倾向为他们说法;开示结束时,他们全都证得须陀洹果。

后来,美音大富长者等三个富翁各供养一座寺院给以佛陀为首的僧团,分别为──美音精舍(Ghositārāma)、库古搭精舍(Kukkuṭārāma)和巴瓦利卡芒果园(Pavārikambavana)[33]

寺院建成后,佛陀在比丘僧团的伴随下来到憍赏弥城,在美音精舍度过第九个雨安居。

憍赏弥比丘纷争不和


佛陀住在憍赏弥城的美音精舍期间,憍赏弥的持律比丘和持法比丘发生争吵、纷争,并分成两派争吵不休,甚至佛陀亲自规劝也无法化解平息。于是佛陀离开憍赏弥城,独自前往童盐村(Bālakaloṇaka)。

当时,跋古尊者(Bhagu)住在童盐村,佛陀为跋古尊者说法、鼓励后,动身前往支提国的东竹林精舍。

当时,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与金米拉尊者住在东竹林精舍。听到他们报告三人共住在和合、欢喜、无诤、如水乳合、以爱眼互相看待的情况后,佛陀前往巴利雷雅卡林(Pālileyyaka)[34]

在巴利雷雅卡林度第十个雨安居


当时,佛陀来到憍萨罗国境内巴利雷雅村(Pālileyyagāma)附近的护林˙贤娑罗树(Rakkhitavanasaṇḍa bhaddasāla)下,在此度过第十个雨安居。

这时,有一头大象被其他大象、母象和小象烦扰,所以离开象群,独自来到护林˙贤娑罗树下。在雨安居期间,这头大象以象鼻持饮食来供养佛陀,并为佛陀除草。

雨安居结束后,佛陀离开巴利雷雅卡林,前往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35]

憍赏弥比丘纷争和解


憍赏弥城的居士们认为憍赏弥的比丘对大家带来很大的不利,造成佛陀离去,于是不再礼敬和供养他们,直到他们向佛陀认错为止。

憍赏弥城的居士们这么做之后,憍赏弥的比丘就离开憍赏弥城,前往佛陀那里,寻求和解之道。

当时,佛陀开示僧团的十八诤事和灭诤法,经由佛陀的调解下,犯罪的比丘在忏悔清净后,两派比丘同意和合,于是整个事件也就圆满收场了[36]

在一管婆罗门村度第十一个雨安居


佛陀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住了一段时间后,再度踏上旅程,来到摩竭陀国王舍城南山(Dakkhiṇāgiri)地区附近的一管(Ekanāḷa)婆罗门村,度过第十一个雨安居。

度化耕者跋拉夺佳婆罗门


住在南山地区附近的一管婆罗门村期间,有一天清晨,佛陀以佛眼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见到耕者跋拉夺佳婆罗门(Kasibhāradvāja,婆罗豆婆遮)有证得阿罗汉的亲依止缘,于是来到耕者跋拉夺佳婆罗门春耕仪式的地点。

经过一番谈论后,佛陀为耕者跋拉夺佳婆罗门说法;听佛开示后,耕者跋拉夺佳婆罗门皈依三宝并请求出家。出家后,跋拉夺佳尊者不放逸地精勤禅修;不久之后,跋拉夺佳尊者就证得阿罗汉果[37]

在维兰佳度第十二个雨安居


雨安居结束后,佛陀在五百位比丘的伴随下四处游历,行化世间,最后来到维兰佳城(Verañjā),住在那雷卢˙印度楝树(Naḷeru pucimanda)下。

维兰佳婆罗门听到佛陀和比丘僧团来到维兰佳城的消息,也听说佛陀的出身和功德,于是来到佛陀那里。

与佛陀互相寒喧问候后,维兰佳婆罗门认为佛陀不礼敬年长耆宿的婆罗门,便指控佛陀是无味者、无受用者、无作为论者、断灭论者等等。

佛陀以在精神层次上自己确实是无味着等来回应维兰佳婆罗门的指控。例如,佛陀对色味、声味、香味等味已经断除贪爱执着,因此也可以说佛陀是无味者。

经过一番解释后,维兰佳婆罗门信服并皈依三宝。接着维兰佳婆罗门邀请佛陀在此度过雨安居,并承诺提供三个月雨安居期间的饮食供养。于是佛陀和五百位比丘在此入雨安居[38]

佛陀和比丘僧团吃三个月马麦


就在佛陀和五百位比丘进入雨安居时,维兰佳地区发生严重饥荒,农作物无法收成,居民度日维艰。由于食物短缺,很多人因此饿死或病死。

当时,有几位北路(Uttarāpatha)来的马商带着五百匹马要往各地贩马,正好来到维兰佳城。由于那时开始进入雨季,无法继续往目的地前进,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城外搭建简单的馬廄,在那里度过雨季。

由于魔罗从中作梗,造成比丘们无论前往村庄或城镇托钵,即使走了整个上午或整座维兰佳城,也得不到任何食物。

这些北路来的马商不像那些南路(Dakkhiṇāpatha)的人对佛法僧三宝没有信心,他们进城办事时,看到比丘们托钵得不到食物的困境,他们知道当地正发生饥荒,于是聚集商量,把给马吃的马麦缩减一部分,拿来供养比丘们食用。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提议自己可以用神通取得地味来供比丘们食用,或到北俱卢洲去托钵,但佛陀并没有答应他的建议,因为这会造成后人误解。

因此,佛陀和五百位比丘在那三个月期间,以吃马麦度日[39]

这段期间,舍利弗尊者请求佛陀为僧团制戒,佛陀以僧团尚未过于壮大、比丘还没有违犯重大过失为由,没有答应在那时制戒的请求。

于是,佛陀与五百比丘在维兰佳城度过第十二个雨安居。

直到雨安居结束之时,魔罗才撤除他的神通力。维兰佳婆罗门在佛陀和比丘僧团离开维兰佳城前,做了一次丰盛的饮食供养和袈裟布施。

佛陀和比丘僧团离开维兰佳城后,途经桑卡萨城、波罗奈城等,最后来到毘舍离城大林的重阁讲堂[40]

开示《大教诫罗睺罗经》


这一年,罗睺罗尊者已经十八岁,出家为沙弥十一年。

有一天上午,罗睺罗尊者跟着佛陀前往舍卫城托钵。看到佛陀的色身相好庄严,罗睺罗尊者也对自己的庄严外表生起贪欲之心。

佛陀觉察到罗睺罗尊者的心念后,教导他修色业处以去除对世俗的贪爱。

罗睺罗尊者受到教诲后,没有继续前往托钵,而是回头坐在一棵树下禅修。

舍利弗尊者看到罗睺罗尊者后,又教导他修习入出息念。

傍晚时分,罗睺罗尊者前往佛陀那里,询问入出息念的修法。佛陀先以四十二行相教他修四界差别,观照地、水、火、风四界,接着教导慈、悲、喜、舍、不净和无常想,然后才教他入出息念的修法。佛陀对罗睺罗尊者的这场开示,即是《大教诫罗睺罗经》的内容[41]

在恰利卡山度第十三个雨安居


然后,佛陀来到恰利卡城(Cālikā)的恰利卡山(Cālika; Cāliya,恰利雅),在此度过第十三个雨安居。

这段期间,佛陀的侍者为梅奇亚尊者(Meghiya,弥醯),他向佛陀请求要前往芒果林精勤禅修。正当梅奇亚尊者在努力禅修之时,生起欲寻、恚寻、害寻的三种邪思惟;于是他来到佛陀那里,向佛陀请示解决之道。

佛陀向梅奇亚尊者开示在心解脱未成熟之时导致心解脱成熟的五法──亲近善友;持戒;凡所言说为少欲、知足等导致远离、离欲、涅槃的十种话题;致力于发勤精进;具有观照生灭法的智慧。开示结束时,梅奇亚尊者证得须陀洹果[42]

在胜林给孤独园度第十四个雨安居


接着,佛陀来到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在此度过第十四个雨安居。

罗睺罗尊者证阿罗汉果


这一年,罗睺罗尊者已经满二十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在罗睺罗尊者受具足戒之后不久,有一天清晨,佛陀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得知罗睺罗尊者的解脱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在用餐结束后,佛陀带罗睺罗尊者前往盲人林(Andhavana,安陀林),以三轮教法[43]向他宣说《小教诫罗睺罗经》。开示结束时,罗睺罗尊者证得阿罗汉果[44]

魔罗来吓罗睺罗尊者


在罗睺罗尊者刚证得阿罗汉果后不久,有很多比丘来到胜林给孤独园。由于罗睺罗尊者是下座,因此必须让出僧房给那些长老比丘;因为寺院没有足够的房舍,所以他来到佛陀的香舍外,躺在门口休息。

魔罗得知此事,便前来想要吓罗睺罗尊者。

当时,佛陀坐在香舍了知此事,就对魔罗说:“魔罗,即使像你这般十万个天魔,也无法吓到我儿子。事实上,我儿子已经无怖畏、离贪爱、大精进、大智慧。[45]

在迦毘罗卫城榕树园寺度第十五个雨安居


接着,佛陀来到迦毘罗卫城的榕树园寺,在此度过第十五个雨安居。

佛陀住在迦毘罗卫城的榕树园寺期间,释迦族的大名王子(Mahānāma)来到佛陀那里,询问佛陀如何成为近事男,在家居士如何拥有戒、信、舍、慧,佛陀一一为他解答[46]

善觉王挡佛去路堕无间地狱


善觉王(Suppabuddha)是佛陀的舅舅,也是佛陀出家前的岳父。由于他认为菩萨抛弃他的女儿耶输陀罗去出家,而且他儿子提婆达多随佛出家后,佛陀像敌人那般对待他,所以一直对佛陀怀恨在心。

有一天,善觉王心想:“我现在不让佛陀到邀请者的家用餐。”于是,他为了挡住佛陀的去路而坐在马路中央喝酒。

当时,佛陀在比丘僧团的伴随下来到那里,人们告知善觉王说,佛陀已经来了,但他扬言说:“你们告诉他走别条路,我比他老,我不让路。”人们一再地劝告,他还是不走。

佛陀因舅舅不肯让路而转身回去。

善觉王叫一个路人说:“你去听佛陀说些什么,再回来告诉我。”

佛陀在返回时露出微笑,阿难尊者问说:“尊者,您为什么微笑?”

佛陀回答说:“阿难,你看到那个善觉王了吗?他造了重大恶业,不给像我这般的佛陀让路。从现在算起的第七天,他将从宫殿楼上的楼梯摔下来,被大地吞噬(pathaviṃ pavisissati,将没入大地)。”

路人把听到的话报告善觉王,他听了之后说:“从现在起,我不去佛陀所说的地方。如果我没有从那里被大地吞噬,我将斥责佛陀说妄语。”于是善觉王带着七天的食物和用品登上七楼,叫人把楼梯拿走,锁上门,并在每道门前安排两名力士,吩咐他们说:“如果我因疏忽而想下楼,你们要阻止我。”然后坐在七楼的寝宫中。

佛陀听说此事后,就说:“诸比丘,善觉王不仅在宫殿楼上,无论坐在空中,还是乘船出海或进入山中,诸佛所说的话绝对不虚,他只会在我所说的地方被大地吞噬。”并说这首偈:

“非虚空、海中,非入山、缝隙;

世界不存在,能脱死神处。[47]

在阻挡佛陀去路的第七天,善觉王宫殿楼下的御用骏马缰绳松脱,踢墙嘶鸣,没人能使它安静下来。

善觉王坐在楼上听见声音,想制伏它,便从座位起来,朝门口的方向走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时门自动打开,楼梯回到原位,站在门口的力士抓住他的脖子,将他扔下去。当他坠到宫殿楼下的楼梯处时,大地裂开,就堕入无间地狱[48]

度化阿拉瓦卡夜叉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以佛眼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见到阿拉瓦卡夜叉有证得须陀洹果的亲依止缘,于是来到阿拉维城(Āḷavī)的阿拉瓦卡神庙。

佛陀降伏了神通广大的阿拉瓦卡夜叉,在回答阿拉瓦卡夜叉的问题后,阿拉瓦卡夜叉证得须陀洹果[49]

在阿拉瓦卡神庙度第十六个雨安居


接着,佛陀在阿拉维城的阿拉瓦卡神庙度过第十六个雨安居。佛陀住在阿拉瓦卡神庙期间,劝化那些值得度化的有情众生。雨安居结束后,佛陀离开阿拉维城,逐渐地游历,来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度第十七个雨安居


接着,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度过第十七个雨安居。

度化希莉玛妓女


优陀罗(Uttarā)夫人是本那(Puṇṇa)大富长者的女儿,是一位须陀洹圣者。在这个雨安居期间,优陀罗夫人为了受持布萨八戒,并忙于准备供养佛陀和僧团,便花钱请美丽动人的希莉玛(Sirimā)妓女来代她服侍丈夫。

希莉玛由于嫉妒而得罪了优陀罗夫人。为了得到优陀罗夫人的原谅,希莉玛听从优陀罗夫人的要求,前来礼敬佛陀;听佛说法后,希莉玛证得须陀洹果。

从那时起,希莉玛每天固定供养比丘们饮食。

有一个比丘被希莉玛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当那个迷恋她的比丘来到希莉玛的住处接受供养时,即使希莉玛已经生了重病,但那个比丘还是认为她很美丽。就在那天晚上,希莉玛便去世了。

在佛陀的建议下,频毘娑罗王把她的遗体放在坟场。

第四天,希莉玛的身体便不再美丽动人,而是膨胀,长满蛆虫。那个爱慕希莉玛的比丘不知道希莉玛已经去世,在听到佛陀要带大家去看希莉玛时,满心欢喜。到场后,佛陀开示关于身体不净本质的偈颂;开示结束时,那个比丘证得须陀洹果[50]

度化寻牛的穷人


雨安居结束后,佛陀离开王舍城,逐渐地游历,来到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有一天清晨,佛陀以佛眼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见到阿拉维城的一个穷人有证得须陀洹果的亲依止缘,于是在五百位比丘的伴随下前往阿拉维城。

这一天,人们听到佛陀来到阿拉维城的消息,纷纷前往供养并听佛说法;那个穷人虽然贫穷,但他也想要去听佛说法。然而就在此时,他的牛因系牛的绳子断了而逃走。为了能安心听法,他不得不先去寻找走失的牛。

人们供养佛陀和比丘僧团饮食。在佛陀和比丘僧团用餐结束后,大众准备听佛说法,但佛陀却要等那个穷人。

那个穷人终于找到他的牛,然后赶到佛陀那里。佛陀知道他又累又饿,于是请安排供养僧团饮食的人拿剩余的食物给那个穷人吃[51]。等那个穷人吃完饭后,佛陀次第说法,然后阐明四圣谛;开示结束时,那个穷人证得须陀洹果。

在佛陀和比丘僧团返回胜林给孤独园的路上,比丘们谈论关于佛陀要求信众先拿食物给穷人吃然后才开示佛法一事。

佛陀得知后,便告诉比丘们,自己前来阿拉维城的目的,就是要向那个穷人说法,如果他被饥饿逼恼,可能会阻碍他通达佛法。于是开示了这首偈:

“饥饿最大病,诸行最大苦;

如实知此后,涅槃最上乐。[52]

在恰利卡山度第十八个雨安居


后来,佛陀来到恰利卡城的恰利卡山,并在此度过第十八个雨安居。

雨安居结束后,佛陀来到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并住在那里。

度化修死随念的织工女儿


三年前,佛陀在阿拉维城向大众开示生命无常、死亡必将降临的法义,在场有一名织工的女儿听佛开示后,三年来一直都在修习死随念。

有一天清晨,佛陀以佛眼观察有情众生,见到织工的女儿出现在自己的视域,得知织工女儿的修行及得度因缘,于是在五百位比丘的伴随下离开胜林给孤独园,再度来到阿拉维城。

在这次开示的场合,佛陀问织工的女儿“妳从哪里来”等四个简单的问题,那位少女意味深长地回答出来,但听众中的其他人都不明白。于是佛陀开示这首偈:

“此世间暗盲,少有能见者;

如鸟脱罗网,少有生天者。[53]

开示结束时,织工的女儿证得须陀洹果。当天,织工的女儿意外死亡,并投生到兜率天。

织工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意外死亡,非常地伤心。他来到佛陀那里,听佛开示后,便出家为比丘。在精勤地禅修后,织工比丘证得阿罗汉果[54]

在恰利卡山度第十九个雨安居


在游历阿拉维城等地,遍洒人天有情清凉的甘露法水后,佛陀再度来到恰利卡城的恰利卡山,并在此度过第十九个雨安居。

雨安居结束后,佛陀再度启程前往王舍城,住在竹林精舍。

度化阿难大富长者之子


舍卫城有一个阿难(Ānanda)大富长者,拥有四亿财产,却非常吝啬。他在每半个月亲族聚会的场合教诫他儿子根严(Mūlasirī)三次说:“不要认为四亿财产很多。不要把既有的钱财给人,而是应该获取新的钱财。即使一个钱一个钱地花,总有一天钱财也会耗尽。看到眼药膏涂尽,白蚁积巢成丘,蜜蜂采集花蜜后,智者应守护原有钱财,积累新的钱财来持家。”

后来,在没有告诉他儿子埋藏五瓮黄金的地点之情况下,阿难大富长者就去世了。

由于贪财和吝啬,阿难大富长者死后投生到一户舍卫城的城门外住有一千户旃陀罗(caṇḍāla,贱民)村庄的人家。

波斯匿王得知阿难大富长者去世的消息后,便立他儿子根严为大富长者。

那一千户旃陀罗原本靠做工所领的薪水勉强还能维生,但自从吝啬的阿难投生到他母亲的母胎起,他们不仅领不到工资,也乞讨不到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的食物。

他们认为村中一定有不祥之人,就逐一地过滤,最后判断那个怀孕妇女就是祸首,于是把她赶出村子。

只要吝啬的阿难还在他母亲的肚子里,她就很难获得足够的食物。但最终她还是生下儿子。小婴儿的双手、双脚、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都错了位。他的肢体是如此地残缺,看起来就像泥鬼(paṃsupisācaka,泥毘舍阇)似的,非常丑陋。

尽管如此,他母亲并没有遗弃他。事实上,他母亲从他在母胎时,母爱就非常强烈。然而,只要带着儿子一起去工作或乞讨,他母亲就领不到工资或得不到食物;但如果她独自去工作或乞讨,就能领到工资或获得食物。

到了靠乞讨能活命的年龄,他母亲给他一个乞讨的碗,要他独自乞讨养活自己,就把他赶走遗弃。

他挨家挨户地乞讨,最后来到阿难大富长者的家。由于他拥有记得前世的能力,所以不需要观察便能进到第三道门,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家。在他走到第四道门时,根严大富长者的孩子看到他丑陋的外表,由于惊吓而哭泣。

根严大富长者的仆人打他,对他说:“出去!你这个倒楣鬼。”把他赶到垃圾场。

当时,佛陀在阿难尊者的伴随下托钵来到现场。佛陀看着阿难尊者,在尊者的询问下,佛陀告诉他所发生的事。

佛陀让阿难尊者去请根严大富长者过来,当时有很多人聚集在此。

佛陀问根严大富长者:“你认得这个人吗?”

根严大富长者回答说:“我不认识。”

佛陀说:“他是你父亲阿难大富长者。”根严大富长者不相信。

佛陀向小乞丐说:“阿难大富长者,告诉你儿子你埋的五瓮黄金。”小乞丐说出之后,根严大富长者才相信。

于是根严大富长者皈依佛陀。佛陀在向他说法时,开示了这首偈:

“‘我有子我有财’,愚人为此忧恼。

自己实无自我,何有子何有财?”

开示结束时,八万四千众生证得法现观。这场开示对大众是有益的[55]

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度第二十个雨安居


接着,佛陀离开舍卫城,来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并在此度过第二十个雨安居。

这一年,佛陀五十五岁,阿难尊者开始成为佛陀的固定侍者。从此直到佛陀八十岁般涅槃,阿难尊者共担任佛陀侍者有二十五年之久。

佛陀托空钵


有一天,佛陀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得知般恰娑罗(Pañcasālā)婆罗门村五百个少女有证得须陀洹道的亲依止缘,于是就来住在那个村庄附近。

这一天,那五百个少女在河边沐浴后,返回她们的村庄。

就在此时,佛陀进入村子托钵,但整个村庄的人民被魔罗附身,由于没有任何人供养佛陀,所以佛陀托钵时得不到任何食物。

佛陀回程时,在村门口遇见魔罗。魔罗问佛陀说:“沙门,您有得到任何食物吗?”

佛陀回答说:“波旬(Pāpimā,恶者),难道不是你干的坏事使我得不到食物吗!”

魔罗说:“尊者,那样的话您再度入村托钵吧!”魔罗是想,如果佛陀再度入村托钵的话,自己再附身村民,那么自己就可以再过来揶揄佛陀了。然而佛陀知道魔罗的阴谋。

就在此时,那五百个少女来到村门口,看见佛陀,便礼敬佛陀,然后站在一旁。

魔罗当着她们的面向佛陀说:“尊者,您今天上午没得到任何食物,必定受饥饿之苦吧?”

佛陀说:“波旬,即使我们得不到任何食物,也会像光音天的大梵天神般,以禅那的喜乐来度过。”接着开示这首偈:

“我们活得很快乐,我们没任何障碍;

我们以喜悦为食,如光音天的天神。”

开示结束时,五百个少女全都证得须陀洹果[56]

最初为比丘僧团制戒


八年前,毘舍离城的大富长者子──苏迪那˙卡兰达子(Sudinna Kalandaputta,须提那˙迦兰陀子)听佛开示后,在父母的勉强同意下随佛出家。

这一年,苏迪那尊者住在跋耆国时,当地发生饥荒,苏迪那尊者便回到他的故乡毘舍离城。在父母的劝诱下,苏迪那尊者为了满父母的愿望能生下后代,与出家前的妻子行淫,于是僧团最初出现垢秽。佛陀得知后,开始为比丘僧团制戒[57]

度化指鬘


这一年,佛陀度化了指鬘(Aṅgulimāla,央掘摩罗)。指鬘的原名叫做无害(Ahiṃsaka,阿兴沙卡),他父亲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国师,名叫跋嘎瓦(Bhaggava),住在首都舍卫城。

到了学习的年龄,他父亲把无害男童送到搭卡希腊(Takkasilā)去求学。由于他聪明且勤奋好学,所以领先众多同学,因此成为老师最钟爱的学生,这造成同学们对他妒忌和怨恨。

在同学们的一再诬陷下,使得他老师告诉无害青年,必须拿到一千个人的右手小指,才能完成学业。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无害青年开始到处杀人,并将受害者的手指像花鬘般串起来,挂在肩上。从此以后,人们就称他为指鬘。

当指鬘已经收集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只差一根就达成他老师所指定的目标时,他母亲前来,想要劝化他。但这时他已几近疯狂,六亲不认。

这一天清晨,佛陀从大悲定出定,以佛眼观察世间的有情众生,见到指鬘出现在自己的视域。佛陀观察后,得知此事,也了知指鬘的波罗蜜。为了防止指鬘造下五逆之一的弑母重罪,佛陀托完钵,用餐结束,拿着衣钵,独自一人来到三十由旬之远──指鬘所要经过的路上。

指鬘看到佛陀,便拿起大刀紧跟在佛陀后面。这时佛陀运起神通,以致于无论指鬘跑得多快,都追不上以正常步伐行走的佛陀。指鬘便停下来,也叫佛陀停下来。佛陀说自己已经停下来了,你也应该停下来。

听到佛陀的解释后,指鬘把刀丢入山崖的深沟中,顶礼佛陀的双足,然后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以“来吧比丘”的方式度他出家为比丘。

指鬘尊者出家后,有一次出去托钵时,看到一名妇女难产。他将此事报告佛陀,佛陀教他祝愿的语词。在他向产妇说出祝愿词后,该妇女即顺利生产。于是指鬘尊者成为产妇的守护圣者,相信他的祝福护卫偈,有助于自己顺利生产。

后来,指鬘尊者精勤地禅修,证得阿罗汉果[58]

茉莉少女施佛三饼成为王后


多年前,舍卫城有一个制作花鬘团体首领的女儿[59],长得聪明且美丽动人,名叫茉莉(Mallikā,茉莉迦)。在十六岁时,茉莉少女和一群女孩一起要到花园游玩,她的篮子放有三块糕饼团(kummāsapiṇḍa; pūva),准备作为午餐之用。

在她们出城之时,佛陀放出光芒,在比丘僧团的伴随下正要进城托钵。

茉莉少女看到后,把篮子里的三块糕饼团全都供养佛陀。供养后,茉莉少女顶礼佛陀的双足,然后以佛陀为所缘生起欢喜心,站在一旁。

佛陀看了之后微笑。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微笑,佛陀回答自己微笑的原因说:“阿难,这个少女由于布施这些糕饼团的因缘,今天她将成为憍萨罗国的王后。”

在供养糕饼团后,茉莉少女就前往花园游乐了。

这一天,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和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子[60]打仗,结果波斯匿王战败,骑马逃跑,来到那座花园附近。波斯匿王被茉莉少女的悦耳歌声深深地吸引,便骑马朝着花园过来。

由于具足福德的缘故,茉莉少女看到这位陌生的国王,并未跑开,而是走近去牵骏马的缰绳。

波斯匿王坐在马背上,问她是否已经成亲,茉莉少女回答还没有。波斯匿王从马背上下来,把头靠在茉莉少女的膝盖上,休息片刻。

恢复精神后,波斯匿王扶茉莉少女上马,坐在自己的后面,在大军的伴随下,进入舍卫城。波斯匿王先送茉莉少女回她父母家。傍晚时分,波斯匿王派了一支盛装的队伍来迎接她进宫,立她为王后[61]

由于供养佛陀的因缘,茉莉少女得以成为波斯匿王的王后,因此她对佛陀怀有深厚的敬信之心。早期波斯匿王并不信佛,但由于茉莉王后的缘故,他才逐渐对佛陀生起信心。虽然茉莉王后对佛陀很有敬信心,但始终未证得圣道圣果,后来以凡夫的身分去世。

波斯匿王做无比施


这一年,佛陀在五百位阿罗汉比丘的伴随下回到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那里,礼敬佛陀后,邀请佛陀和五百比丘僧团隔天前往王宫接受饮食的供养。波斯匿王也邀请舍卫城的居民前往观看布施仪式,并随喜功德。

舍卫城的居民看了之后,为了与国王竞争,便全城集资,隔一天对佛陀和五百比丘僧团做了比波斯匿王更盛大的布施。他们也邀请国王前来观看布施仪式,并随喜功德。

如此,波斯匿王与舍卫城的居民竞赛做布施。到了第七轮,由于波斯匿王有王家大象和公主,赢了舍卫城的居民,成为无比施的施主[62]


————————————————————

[1] Ud.pp.101-4; UdA.pp.150-61; AA.i, pp.244-6; DhpA.i, pp.74-8; JA.ii, pp.83-6.


[2] 如果按照笔者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在〈附录二〉所绘制的“佛陀传相关国家和城市地理位置”图,俱卢国位于现今的新德里,那就无法与摩竭陀国和鸯伽国连接在一起。


[3] DhpA.ii, pp.156-61.


[4] DhpA.i, pp.313-20.

“法现观(dhammābhisamaya)”,字义为彻知法;根据注释书的解释,是指通达四圣谛法。 BuA.p.153.


[5] “非人”: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通常指天神、夜叉、阿修罗等;在此应该是指夜叉。


[6] Khp.pp.4-8; KhpA.pp.135-64; SN.pp.312-5, v.224-41; SNA.i, pp.265-92.


[7] 拘利族的由来:

在欧咖卡王(Okkāka)时代,波罗奈城的蓝玛王(Rāma,喜乐王)得了麻疯病。由于舞女和宫女们对他的病感到厌恶,使蓝玛王生起悚惧心,便将王位交给长子,然后进入森林建了一间草舍,独自住在那里。

后来,他吃了植物的根和果实,不久之后便痊愈,皮肤也恢复金色的光泽。他四处游历,发现一颗有洞的大树,树洞内部有十六肘尺的空间。他清理了一番,做了门、窗户和梯子,然后住在那里。

蓝玛王在炭盆生火,晚上注意听鹿和野猪等动物嚎叫的声音,观察到底是狮子在某处捕捉的声音,还是老虎在某处捕捉的声音。隔天早上,他沿着声音的方向去找它们吃剩的肉,然后带回去煮来吃。

欧咖卡王为了实现诺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自己四个心爱的王子赶离王城,等到自己去世后才回来统治国家,五个公主也和四个王子一起离开。在迦毘罗菩萨的指导下,王子们创建了迦毘罗卫城。到了适婚年龄,由于害怕种姓混杂,便将毘雅(Piyā,喜爱)大公主放在母亲的位置,四个王子娶自己的妹妹,结成四对夫妻。

后来大公主得了麻疯病,王子们怕被传染得病,便把毘雅大公主安排住在森林空地的壕坑内。那个壕坑大到足以走动,里面贮存各种饮食,上面覆盖木板,以免发生危险。

有一天,一只老虎闻到公主的体味,便试图打开覆盖壕坑的木板,造成毘雅公主惊恐哭叫。公主的壕坑离蓝玛王的树屋不远。蓝玛王听到女子哭叫声,便前来察探。在问清原委后,蓝玛王将毘雅大公主带回自己的树洞住处,给她服用自己吃过的药。不久之后,公主就痊愈了,皮肤恢复金色的光泽。两人同意过着夫妻的生活。

后来他们生了三十二个王子。在王子成长期间,蓝玛王教他们学习技艺。

有一天,一名波罗奈城的居民为了寻宝来到蓝玛王那里,他还认得蓝玛王,在询问并得知蓝玛王的详情后,把消息带回波罗奈城。

听到消息后,蓝玛王的长子从波罗奈城带着四部军前来迎请蓝玛王回去统治国家,但蓝玛王不愿回去,想要在此定居。由于自己的父王想要在此定居,王子便把那棵拘拉树(kolarukkha,枣树)移除,为他的父王建一座城。

由于这座城建在那棵被移除的拘拉树址上,因此取名为拘利城(Koliyanagara);由于这座城建在老虎出没的路上,所以又称为虎径城(Vyagghapajja)。

王子们到了适婚年龄,毘雅王后向王子们说:“孩儿们,你们释迦族的舅舅住在迦毘罗卫城,去把他们的女儿带回来。”于是他们白天到刹帝利公主嬉戏的河边,挑选自己心仪的公主,说出自己的身分,然后带回拘利城成亲。释迦王得知是自己的外甥所为后,便默许不再追究。

这就是拘利族的由来。

从此以后,释迦族和拘利族就互相通婚,直到我们佛陀的时代。 DA.i, pp.230-4; SNA.ii, pp.85-9.


[8] Dhp.pp.42-3, v.197-9.


[9] J.i, p.259; i, p.43; i, p.95; i, p.198; i, p.124; i, p.17; i, p.9; i, p.27; i, p.153; SN.p.424, v.941-60.


[10] 《本生经注》提到的是喜马拉雅山;《长部注》记载的则是杜鹃湖(Kuṇāladaha)。 DA.ii, p.269.


[11] J.ii, p.113.


[12] DA.ii, pp.266-9; DhpA.ii, pp.165-6.


[13] 相当于农历五月十五日。


[14] 根据《长部注》的解释,佛陀观察诸天神的心念后,为了使所有天神信解、欢喜,并使众多天神证得阿罗汉果,于是以神通变现出另一尊佛,由那尊化佛提出深奥的问题。D.ii, p.203; DA.ii, p.276.


[15] DA.ii, pp.269-88.


[16] VinA.iii, p.289; AA.i, p.263; JA.i, p.106; ThigA.p.4; p.145.


[17] 所有诸佛都有比丘、比丘尼、近事男和近事女四众弟子,为何佛陀没有答应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的出家请求呢?因为佛陀想要女众经历辛劳且多次地请求之后才允许出家,希望女众能了解自身出家难得,进而好好地守护自己出家的本分。 VinA.iv, p.127.


[18] 原本正法可住世一千年,但因女众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所以正法只能住立五百年;然而由于佛陀预先为比丘尼制定八敬法,若比丘尼奉行八敬法,正法又可恢复住立一千年。

《律藏注》解释,住立一千年是指可证得四无碍解智的漏尽阿罗汉。所以佛陀教法时期的第一千年最高可以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果;

第二千年最高可以证得纯观的漏尽阿罗汉;

第三千年最高可以证得阿那含;

第四千年最高可以证得斯陀含;

第五千年最高可以证得须陀洹。

如此,可以通达正法,证得圣道圣果的时期共有五千年。所以我们佛陀的正法共可住立五千年。(关于正法住立五千年,《长部注》等有不同的说法,限于篇幅,在此我们无法详述。) VinA.iv, p.127; DA.iii, p.83; SārṬ.iii, pp.439-41.


[19] Vin.iv, pp.442-7; VinA.iv, p.127; A.iii, pp.101-6; AA.iii, pp.235-8.


[20] 《律藏》记载为三圈,但《法句经注》记载为七圈。


[21] Vin.iv, pp.246-8; DhpA.ii, pp.130-2; ApA.i, pp.129-30.


[22] 相当于农历六月十五日。


[23] DhpA.ii, pp.133-40; ApA.i, pp.130-1.


[24] 《法句经注》为在大娑罗树的庭院或在富有人家的庭院(mahāsālamāḷake)。


[25]
《清净道论》为十二由旬长的群众;下同。


[26] 《清净道论》为:雨安居结束的前一天,大目犍连尊者来到三十三天礼敬佛陀,佛陀告诉尊者自己将在隔天返回人间。


[27] 《清净道论》为有八亿天神证得法现观。


[28] J.i, p.23.


[29] DhsA.pp.16-7; DhpA.ii, pp.140-9; Vism.ii, pp.19-20.


[30] DhpA.ii, pp.116-9; ApA.i, pp.132-3.


[31] DhpA.ii, pp.296-8; ApA.i, pp.133-4.


[32] AA.i, pp.307-8.


[33] AA.i, pp.332-4; DhpA.i, pp.130-3.


[34] Vin.iii, pp.480-99.


[35] Vin.iii, pp.499-500.


[36] Vin.iii, pp.500-506.


[37] SN.pp.291-3, v.76-82; SNA.i, p.122.


[38] Vin.i, pp.1-7.


[39] 为何佛陀会吃三个月马麦?由于不善业的果报。在九十二劫之前,我们的菩萨因为自己的无知并结交坏朋友,看到弗沙佛的弟子们在吃粳米饭等美味饮食时,厌恶地说:“咄,秃头沙门应该吃麦,而不应吃粳米饭。”因此遭受吃马麦的恶报。

维兰佳婆罗门不是已经邀请并承诺提供三个月的饮食供养,为何他没有提供饮食呢?由于魔罗干扰的缘故。这一年,即使佛陀到舍卫城等其他地方过雨安居,也会遭受吃马麦的恶报。 ApA.i, p.139; VinA.i, pp.146-7.


[40] Vin.i, pp.7-12.


[41] M.ii, pp.83-9.


[42] A.iii, pp.166-9; Ud.pp.116-21.


[43] 三轮教法(teparivaṭṭa dhammadesanā):就如佛陀开示《无我相经》那般,经由说法者对五蕴等法逐一地以三相轮番提问,使无常、苦、无我三相变得更加清晰,这称为三轮教法。在此的“三轮”,是指无常、苦、无我三相;也可以指以无常、苦、无我三相轮番地提问。


[44] M.iii, pp.324-7.


[45] DhpA.ii, pp.348-9.


[46] S.iii, pp.344-5; A.iii, p.55-7.


[47] Dhp.p.32, v.128.


[48] DhpA.ii, pp.28-30.


[49] SN.pp.305-7, v.183-94; SNA.i, pp.212-33.


[50] DhpA.ii, pp.66-9.


[51] 除了这里之外,在三藏圣典中没有佛陀命人送食物给在家人吃的记载。


[52] DhpA.ii, pp.169-71.


[53] Dhp.p.39, v.174.


[54] DhpA.ii, pp.111-5.


[55] DhpA.i, pp.297-9.


[56]
DhpA.ii, p.167.


[57] Vin.i, pp.13-24; VinA.i, p.174.


[58] M.ii, pp.301-8; MA.iii, pp.226-37; ThagA.ii, pp.324-35.


[59] 《相应部注》和《自说经注》为“贫穷制作花鬘者的女儿”。 SA.i, p.129; UdA.p.248.


[60] 阿阇世王子是波斯匿王的外甥。由于这是多年前的故事,因此若从提婆达多在佛陀成佛后的第三十七年破僧的角度来看,这时阿阇世王子的年纪似乎还不到足以和波斯匿王打仗的年龄。


[61]
JA.iii, pp.384-5; SA.i, p.129; UdA.p.248.


[62] DhpA.ii, pp.119-23.


评论